单反

钢筋铁骨黄金甲 单反相机机身设计揭秘

说到坚固,结实,耐用等等诸如此类的形容词,很多朋友最先想到的就是尼康相机。产生这种习惯性思维,大概是因为尼康较早进入中国市场,而之前的照相馆和摄影记者之类的职业用户,口碑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积累下来的。

尼康从创办之日起就是重要的军用光学设备生产商,在民用光学产品中,尼康也延续了力求坚固可靠耐用的设计思想,F系列单反相机从F到F6都是非常出色的产品,每一代在机身设计上都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设计上的细微之处写下来足以成为厚厚的一本书,我们还是选择有代表性的来说起吧。


尼康F

1959年,Nikon推出它们第一部35mm单镜头反光相机nikon F。这年,距离世界第一部SLR的发明已22年,但距离发明棱镜眼平取景的设计,则只有九年,距离1955由宾得的Asahiflex率先使用的立刻回弹反光镜结构机身,只有四年。所以,1959年推出的Nikon F,基本走在了技术潮流的前列,而且具备当时最顶尖的性能。


尼康F透视图

Nikon F采取模块化的设计,围绕着机身,尼康提供了大量不同的配件,以切合不同需要,如取景器、对焦屏及马达等都可以更换。Nikon F,在推出的第一日,已成为专业SLR的设计典范,这种模块化按需搭配的设计思想一直延续到其后70年代的F2、80年代的F3及90年代的F4身上,每代尼康顶级机身都衍生出了大量的型号,以满足各种不同摄影师的需求,可以说,直到佳能EOS 1发布之前,Nikon在135单反高端专业市场上的优势都是压倒性的。

众所周知日本工厂的相机制造之路是从仿制德国产品开始起步的,所以在尼康F身上我们丝毫不意外的看到了很多德国熟人的影子,比如F的快门采用的是和徕卡相同的三轴结构,只不过使用了钛制幕帘,而安装胶卷的方式则是和徕卡M 系一样的打开相机底盖从下面插进去的方法,这种设计在更换胶卷上极为不便,而且更麻烦的是无法安装电动卷片马达。F的可换顶设计给改进和使用都带来了不小的便利,但是也对于机身的密封性有着不利的影响,早期的135单反相机设计还处于摸索阶段,需要很久很久才能明白过来,原来135单反根本不需要可更换的棱顶……

总计从1959起到1972年 F2 推出为止,Nikon F 这个产品持续生产了13年,不管在产量还是生命周期上,至今罕逢与之匹敌的对手。而 Nikon F 也经历了多次小改款,并推出衍生机型,例如: 1962年 推出的 Nikon F Photomic(就是我们俗称的大头F),首次采用外置的Cds(硫化镉)原件测光,就是脑门上的那个大大的F旁边的那个圆圆的白眼,测量范围为EV 2~17;1965年 Nikon F Photomic T,采用了TTL式的Cds测光组件,测光显示为指针式,测光方式为平均测光;1967年 Nikon F Photomic TN 是 T 的改量版,测光方式将原来的平均测光改成中央重点测光;1968推出的 Nikon F Photomic FTN 则是F系列的最后一款,实现了最大光圈指示,并可以在观景窗内可以看到快门速度,基本功能上当下最先进的机身已经相差无几了。

分享这篇文章:

本文由  眼界  发布。

敬告:部分网络作品查找作者困难,如有侵权行为,请与本站联系。

评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