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翔湿地生态摄影展在松下北京展厅开展
11月26日,周海翔湿地生态摄影展在北京新光天地五层Panasonic Center Beijing(松下北京展厅)正式开展。为了配合摄影展的开展,11月26日下午,被称为中国“野生鸟类拍摄第一人”、在环保生态方面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生态摄影师周海翔现身松下北京展厅,举办了一场生动的摄影讲座,向来自环保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国家地理》、《人与生物圈》、央视10套等30余家权威协会、知名媒体等圈中友人,以及50余名慕名前来的摄影爱好者和环保人士共同分享此次湿地生态摄影展背后的动人故事,这也使得原本最多容纳80人的大会议室座无虚席。
大家济济一堂,听周海翔倾情讲述
整个讲座过程持续了三个小时,内容充实而精彩。在活动现场,周海翔先生和大家讲述了他在拍摄湿地生态摄影照片和进行湿地保护过程中的宝贵经历,以及当前湿地生态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美丽而高贵的白天鹅沦为了“垃圾鹅”、全球濒危珍稀鸟类黑脸琵鹭正在艰难的生存、由于过渡捕捞和开采而成群死去的海洋生物、满目疮痍的地表、日渐消失的湿地……当这些细致生动而又触目惊心的照片一张张呈现出来时,现场的人们都陷入了无声的思考之中。周海翔先生的亲身经历与照片相结合的讲解,使大家对湿地生态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和认知。
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至满潮时潮水浸湿的地带。湿地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因其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和环境恶化,湿地也在随之逐渐消失中,呼唤大众更多的关注湿地生态,保护湿地环境和鸟类栖息的家园已成为迫在眉睫的艰巨任务和使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