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AI图像生成技术爆火,摄影的未来会走向哪里?


 新闻照片如何防范AI造假?

 



李隽辉

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

       我其实也很纳闷,AIGC概念是去年年底开始发酵的吧,这期间我看到了很多有趣的AI合成的照片,我惊叹这些照片所表现出的素质,也转发到很多群里,但似乎引起的讨论并不多,国内的新闻摄影从业者好像也没什么人在讨论这件事。

       前段时间AI生成的特朗普套图,就是从被捕、庭审、收监、越狱,再到出来“自由领导人民”的那套图,挺像摄影记者在现场一样。我相信生产这样一套照片对于现在的AI模型来说应该不会太难,虽然细节还有很多可以修改的地方。

       但是,新闻照片作假这种事情一直以来都不太困难的。底片时代,用小刀修修补补就可以让不能出现在新闻中的某人消失。数码时代更是如此,添加删除某些要素被人发现后丢掉饭碗的事情层出不穷。造假的难度是如此之小,学过两天PS的人都会。但这些事情更多发生在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身上。

       所以新闻摄影会紧张AI生成的照片吗?当然会了!如同大家紧张那些造假的照片一样!从本质上来说,它们没有什么区别,但门槛变得更低了,可能十几岁的孩子动动鼠标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生成一个场景,再经网络发布出来未经甄别的或是很难在第一时间去核实的这些假照片,会以几何速度增长。等被发现这是一张假照片的时候,没准全地球的人都已经看了一遍。

       一个多月前,我注册了ChatGPT的会员,那个时候还没有Midjourney这个产品,所以我当时的提问是关于AR设备未来在新闻摄影中应用的一些问题,最后我们讨论到新闻真实性和安全性的相关的话题,它是这样回答的:



       无论哪种新的技术到来,都会让大家有这方面的担忧。我也问了新闻机构如何防止虚假信息,当然这个回答很官方。



       那新闻照片如何防范AI造假呢?除了以上这些通用的防范措施,从技术层面来说,带有摄影师签名信息及照片生成基本信息的照片将会成为新闻发布审核时不可缺少的信息。这是相机内原本就自带的功能。如果没有这些能够佐证这是一张“自然的照片”的信息,那么这张照片可能很难从正规平台中发出。

 

 部分类型商业摄影将受到冲击 

储卫民,@Thomas看看世界

职业风景摄影师,2019国家地理摄影大赛全球大奖得主

       只有把视频、平面摄影、AI绘画这三种媒介放到一起看,我们才能找到比叙事能力和真实感不及视频,比创意表达与画面效果不及AI绘画的平面摄影,未来究竟应该如何定位?

       对于创作类摄影而言,我认为有两条路。

       一是夹缝中求存,基于现实题材进行艺术化表达,利用平面摄影的可凝视性区别于视频,利用平面摄影基于时代、社会和真实情感的特征区别于AI绘画。

       二是跨媒介应用,比如最近网上有一类视频特别火,就是先展示街拍或者风光的构图、取景和抓拍的过程,再展示一下成片。这样的话平面摄影就借助视频,展现了真实的本质与创意的过程。看到这个过程是和看AI根据关键词刷刷刷生成一堆图片的感受不一样的。再比如摄影师也可以利用AI绘画生成人像背景或者画面元素,然后和摄影结合,这样利用了AI在创意领域的高效率,又通过摄影元素的注入解决了AI绘画的原创与版权问题。

       对于商业摄影而言,我认为除了注重过程与服务的摄影,比如婚礼摄影、风光摄影团、人像旅拍等等,以及追求复杂的细节真实性的拍摄,比如活动摄影、人像写真,以及复杂物体如汽车、建筑摄影。其他门类的商业摄影将受到极大冲击,毕竟商业讲的就是效率。比如“图片仅供参考”的大部分美食摄影,比如只是给客户配图用的图库摄影,我认为都是会受到AI极大冲击的。

       我个人其实早已经开始各方面的转型去适应新时代,比如现在拍摄风光照片的过程中,都会用视频把过程记录下来,以视频+照片呈现完整的创作。另外比如《火车看中国》这组创作,就是基于现实的艺术化创作,同时具有极高的可凝视性,无法被视频或者AI替代。AI绘画在实现观念的便捷性上无与伦比,不久的将来我也会发布一组用AI辅助实现的作品。

AI风光图像作品  储卫民

分享这篇文章:

本文由  陈晨  发布。

敬告:部分网络作品查找作者困难,如有侵权行为,请与本站联系。

评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