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2021索尼FE 85mm F1.4 GM是否仍能一香到底
此前在微博上曾阅读过一篇文章中提到:
(以下段落转自微博用户Alice-Simulans的文章“索尼85/1.4GM相关专利介绍”)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85/90mm镜头一直都是相当尴尬的存在....由于光学理论和玻璃尚未完全成熟,那时该焦段镜头一般采用传统的望远结构制造,这种结构现在看来缺点颇多——光圈做不大,依赖高折射率玻璃,而引入铅火石玻璃又带来了极大的色散和很高的制造成本,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比50mm长不了多少,光圈却普遍小一档半至两档,价格还贵得多....显然,这样的镜头销量是比较小的,而同时135mm镜头依托三十年代成型的Sonnar/Ernostar结构可以将光圈撑到f2.8左右而且对高折射率玻璃依赖还不大,因此135mm镜头广受消费者欢迎——既能当长焦,又能拍人像,价格还不贵。在这样的对比下,85mm镜头几近绝迹。
这样的尴尬一直持续到七十年代初,蔡司的Heinrich Basista改良双高斯结构设计出Planar 85/1.4。自此世界上才出现了第一支可实用的大光圈85mm镜头。
“几十年里,85/1.4规格的镜头一直是在双高斯结构上缝缝补补,贵如Otus则大刀阔斧的魔改加玻璃,传统如佳能则小心翼翼调整曲率加入非球面,至于索尼祖先美能达则要大胆一些——放飞球差控制换来传统球面85mm双高斯内数一数二的焦外虚化。
不过双高斯结构的85mm 1.4始终存在一些局限,除了广为人知的色散问题。对焦组的重量困扰了多代设计师,如果强行移动后组对焦则对焦过程中像差变化太大,而整组对焦速度又太慢....
这时,无反相机的出现为设计高品质的85mm大光圈镜头提供了可能,因为另一种只适合于短法兰距相机的知名结构——Sonnar,其十分适应不对称性的设计,这为克服对焦过程中的像差波动提供了巨大便利。
索尼85/1.4 G Master的横空出世所创造的效果大概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此前它的F4小三元先辈们已经被佳能摁在地上轮X了无数次,大多数人也想不到索尼能做出超高品质的定焦,而这回情况有所不同,85/1.4GM所拥有的扎实焦内成像和柔和的焦外令人印象十分深刻。这枚镜头在全开无限远处展现出了相当细腻的画质,全开时像散的控制非常好,这在索尼镜头里是极为少见的。而全开似乎保留了微量球差以获取更为柔和的焦外,也许这就是索尼所宣传的柔美焦外,畸变也是非常小。极边角有较为明显的素质下降。”
本章节从人像和扫街两个题材来展开85GM的旅程
关于它的总结会写在文末
作为人像王的85mm有着很高的泛用性,其不是特别长的焦距无论室内或者外景都很容易作减法摄影(即避开杂乱环境)
中远景别表现灵活,肖像拍摄离麻豆的距离也比较适中,不会像135mm镜头基本只能用于外景,沟通靠喊;
通常85镜头也拥有非常柔美的虚化
分享这篇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