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策展人如何回应多元化的需求?
几十年来,博物馆已经接纳了一些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揭示并批评了北美社会的不平等和暴力问题。然而,在2020年领会到的一个教训是,围绕他们作品的对话,特别是关于种族的对话,往往只能断断续续地引导制度变革。主要的博物馆似乎没有准备好应对要求其实践非殖民化的规模和力量。博物馆怎样才能创造出迎接所有观众的项目,同时在其工作人员中增加多样性、公平性和包容性?一年多以后,全国性的反思在艺术领域产生了什么结果?博物馆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迎接社会格局的巨大变化?Jo Ractliffe, Raising the flag, Riemvasmaak, 2013, from the series The Borderlands
© the artist and courtesy Stevenson, Cape Town and Johannesburg
芝加哥艺术学院似乎是那些准备得比较充分的机构之一。1994 年,博物馆成立了一个由非裔美国人社区成员组成的领导咨询委员会。博物馆的现任馆长詹姆斯·朗多(James Rondeau)也作出了类似的努力。博物馆摄影和媒体部门负责人马修·维特科夫斯基(Matthew Witkovsky)于 2009 年抵达芝加哥时,他花了三年半的时间核查该部门的摄影藏品,发现其中绝大多数是来自西欧和美国的作品,其中大部分大约在1910年至1960年期间由白人男性收藏。为了扩大这一视角,他在2012年推出了《达伍德·贝:美国哈莱姆区》(Dawoud Bey: Harlem U.S.A.),并安排了20位支持者,由领导咨询委员会成员牵头,为博物馆购买整个系列的复古版画。从那时起,维特科夫斯基和他的同事们从展出的艺术家那里获得了更多的作品,包括迪娜 · 劳森(Deana Lawson)和大卫 · 哈特(David Hartt;);并在展览上展出了一些不太知名的非裔美国艺术家的永久性收藏作品;例如《真实的美丽无与伦比:芝加哥摄影与电影》(Never a Lovely So Real: Photography and Film in Chicago, 1950–1980 (2018));举办有关非洲艺术家的展览,包括 Jo Ractliffe 和 Mimi Cherono Ng'ok;并聘请了非洲和黑人摄影专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