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达摄影奖揭晓:“火”的记忆与重生信念
法布里斯·蒙特罗,无题#1,预言, 2013近年来,百达摄影奖的作品呈现形式也越发多元,通过跨媒介的表达方式,火与我们的距离逐渐缩短。美国及瑞士籍艺术家克里斯蒂安·马克莱(Christian Marclay)希望通过作品探索声音和视觉的交汇,他的提名作品由漫画书、电影剧照和互联网上关于火的插图剪纸制成,制作过程被录制成视频,形成动画《火,2020》(Fire,2020)。1500多张照片快速展示的过程,让人联想到在用手翻阅一本火光闪烁的书。

克里斯蒂安·马克莱,火,2020各种形式的战争、灾难、爆炸、纵火在拼贴与翻阅中转化为抽象的黄色、橙色和红色,摄影师并不试图定义火的内容,在作品与观者的互动中,自然反映出了一种与流行病肆虐、种族主义、环境破坏有关的,弥散的恐惧与焦虑。作为历史的回响
正如马克莱的作品所呈现,火是不定的、多元的,除了自然环境之火,人为之火往往更加可怖,火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成为记录时间的媒介,刻画人类记忆的伤痕。
黎巴嫩摄影师乔安娜· 哈吉托马斯(Joana Hadjithomas)和哈利勒· 乔里奇(Khalil Joreige)用火还原了战争的痕迹。《奇妙贝鲁特》(Wonder Beirut)项目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系列关于贝鲁特的明信片,这些明信片上的景观在今天已经不复存在,它们因轰炸被摧毁,或在随后的重建中被改变。

乔安娜· 哈吉托马斯和哈利勒· 乔里奇, 一个纵火狂摄影师的故事,奇妙贝鲁特,1998-2006为了找到回溯历史的载体,一个虚构的摄影师——阿卜杜拉·法拉赫被创造出来。法拉赫于20世纪60年代期间拍摄了用于制作这些明信片的照片,然后亲自点燃它们,以记录黎巴嫩内战期间轰炸和巷战的影响。火作为一种方式,重新创造出了一个具有新的政治意义的摄影图像,还原了历史进程,它们代表了当今黎巴嫩内战某些阶段的一种编年史尝试。

乔安娜· 哈吉托马斯和哈利勒· 乔里奇, 酒店之战:历史进程N°2,奇妙贝鲁特,1998-20062020年8月4日,硝酸铵引发的特大爆炸再次摧毁了贝鲁特港口及其周边地区,210多人死亡,6000多人受伤,约30万人无家可归,又一次人类和生态之灾摧毁了这座脆弱不堪的城市,也破坏了《奇妙贝鲁特》的部分作品。大火仿佛历史的回响,痕迹再添痕迹,毁灭再加毁灭,这提醒我们,人类的混乱不仅在威胁国家,也在直接威胁着我们的生活与艺术实践。《还有3天》(Left 3 Days,2014)同样是一部历史回忆录。柬埔寨艺术家马克·雷米萨(Mak Remissa)用剪纸重新构建了撤离金边的记忆。1975年,红色高棉政权占领了首都金边,杀戮、饥饿、酷刑、劳累、震耳欲聋的城市绵延城市周围数英里,所有人被驱逐出城,生机勃勃的首都转眼间变成一座鬼城。逃生的人群从黄昏走到黎明,横尸遍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