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达摄影奖揭晓:“火”的记忆与重生信念
隐喻,关于一切
“火在逻辑学中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为思考提供了非常丰富的隐喻资源。从一棵树上的小火苗到整个宇宙的火焰,人类既害怕火又渴望火,火是如此具有包容性。”英国哲学家格雷林从哲学角度揭示了火之魅力,当我们把这一概念置于摄影之中,火的意义变得更为厚重。

川内伦子,花火,20011997年至2001年期间,日本摄影师川内伦子每年夏天都会拍摄烟花。在她看来,花火具有瞬间消散的美,是对生命和死亡的隐喻。“与所有年龄段的人一起,我仰望天空,惊叹于火花的美丽。一瞬间,它们就会消失——我们也会回到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在一个混乱的世界里,这样的时刻像是救赎:是对活着的一种肯定。”而对于生死,奥地利摄影师大卫·乌佐楚克乌(David Uzochukwu)和墨西哥艺术家卡拉·里佩(Carla Rippey)试图从燃烧的火焰中找出答案。

大卫·乌佐楚克乌,野火,梦醒时分,2020乌佐楚克乌的《梦醒时分》(In The Wake)在大火中设置,代指一个将所有约束抛之身后的空间。“野火”中的人物早已吸入了火,火焰将在其体内继续燃烧,她的目光向前延展,与观者相遇。这关乎毁灭与重生,随着人物在视觉上被淹没于火焰与浓烟之中,关于人的一切地理、历史标志以及社会限制也被移除,只剩下身体和环境相互延伸。

一个女纵火犯、一栋燃烧的房屋、一个为复仇被点燃的婚礼帐篷以及在篝火旁的库尔德女游击队员。里佩的系列作品《献祭,2009-2019》(Immolation)则以大量火的图像为档案,将火山和被焚烧的人(墨西哥私刑)、巴勒斯坦人掷火或绝望的人自焚的图像并列在一起,再用溶剂和蚀刻机转移到和纸上制成艺术书。两组作品中的火均具有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也都指涉同一个思辨性问题:火的力量与人的力量究竟是何关系?乌佐楚克乌的作品中,内部与外部分隔的消融是火包容性的体现,人与火并非互相排斥,这也暗示了存在受伤的可能性是人类与生态系统之间不可否认的联系。而在里佩看来:“人类的燃烧行为是火山爆发的回声,火山是失控的人的隐喻”,这是人的力量与火的力量的抗衡,他们同时容纳着毁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