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双奥”摄影师林毅:用影像为盛会“做史”

光影之间

现在回想起来,林毅对摄影的爱好是从小养成的。

他的妹妹林冰记得,小时候,父母就爱照相,逢年过节都带着全家人去照相馆留影。她发现哥哥那时就“爱被拍照”,对着镜头总是高兴。

高中毕业后,林毅被分配到北京无线电原件六厂的车间工作。1978年,车间主任找到他,问他愿不愿意去学照相制版。“比如一幅长宽三米的大图,我要把它等比例缩小到百分之一,缩到米粒那么大。然后刻蚀在一个铬版上,再反刻到集成电路上——我每拍摄一次图片,都是在缩小图片。所以我首先要学会摄影的技术,要理解药水怎么配,显影、定影时候的温度怎么掌握。”厂里为这门新技术配备了一台进口的蔡司大镜头,整个机身有五六米长。林毅感到新奇,立刻答应。

接受了一个月的培训后,林毅正式接过厂里照相制版的工作。

他说,自己从那时起就对摄影上了瘾。他在家里建了个暗室,装上红灯泡,冲洗胶卷后,将照片贴在窗户上晾干。

1980年,林毅报读时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吴印咸担任名誉校长的高级摄影班,和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等媒体的记者做同学。期间,他被工厂安排到工会做宣传,拍摄车间劳动竞赛、板报等。但他已逐渐动了做专业摄影师的念头。1986年,林毅应聘到中新社,负责暗房工作。1987年,社里成立了画册编辑部,林毅任编辑部主任,与记者们外出采拍、编辑画册。

1990年,林毅从中新社辞职,1993年他创立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经营至今。

2022年2月10日,林毅的工作室里摆着五面书柜,每面顶天做了六个格子,每格都几乎被相册、画册填满。新京报记者冯雨昕 摄

分享这篇文章:

本文由  陈晨  发布。

敬告:部分网络作品查找作者困难,如有侵权行为,请与本站联系。

评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