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双奥”摄影师林毅:用影像为盛会“做史”

林毅说,自己摄影生涯的重大转折出现在2000年。那年他认识了导演陈维亚,后者邀请他参与自己的大型舞剧《大梦敦煌》的拍摄。这是他第一次拍摄舞剧,他立刻被五光十色的舞蹈给迷住了。

“拍风光照片,我需要做的是等,等天气、光照变化到合适的时机,按下快门。但想拍出有艺术感的舞蹈作品,要难得多。拍舞蹈,首先需要我去理解。”林毅说,“理解导演的意图,理解舞者的情绪、动作,才能拍得唯美。拍出来的结果,动与静的结合要到位。”

林毅开始花费大量的时间观察舞蹈排演。2000年,总导演陈维亚与执行导演沈晨一同在兰州筹备《大梦敦煌》,沈晨几乎天天在剧场看见一个中等身材的中年男子,穿着摄影马甲,扛着几十斤重的机器来回跑动,“有时候甚至跑到台上去研究。”后来他与林毅熟识,成为相交至今的老友。

“他理解了舞蹈后,会主动和我们讨论,某个舞蹈动作怎么设计。或者会提出从某个特殊的角度来拍剧照,让照片更具备故事性。”沈晨说,在《大梦敦煌》的第一幕中,穿着铠甲的军团,黑压压一片,舞蹈着进场,两位白衣主舞在前面领舞。林毅以快门拍舞蹈动作的定格,以慢门拍舞蹈动作的动感,“虚与实,动与静一结合,战争场景的戏剧感、压迫感就出来了。林毅擅长的,是在摄影的同时,用虚实结合来做二次创作。”

这种虚实手法后来被林毅用在了各大国家级盛典的拍摄中。

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中,林毅拍摄了《和梦一起飞》。在汶川地震中落下腿部残疾的演员穿身粉裙,坐着轮椅起舞,是为定格画面;而她身边环绕的一众健全舞者,着黑衣白袖,摆手起舞,是为动态画面。一动,一静,轮椅舞者仿佛被群鸟包围。建党九十周年文艺晚会上,林毅拍摄了《破晓的曙光》,再次用快慢门分摄下舞者们的动与静,最后呈现出一位红衣舞者被一众洪流高高举起的效果。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晚会中,林毅拍摄了《胜利与和平》,几十位战士的虚影在冲锋,唯舞台中央的冲锋号手是静止的……此次冬奥会,他对《立春》《构建一朵雪花》等节目的拍摄,也都应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从理解出发来拍摄。”林毅解释自己的摄影理念,“理解主创团队的理念,并二度创作,才是艺术摄影的真谛。”

林毅镜头下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受访者供图

分享这篇文章:

本文由  陈晨  发布。

敬告:部分网络作品查找作者困难,如有侵权行为,请与本站联系。

评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