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双奥”摄影师林毅:用影像为盛会“做史”

“干到干不动为止”

摄影是门技术活,有时候,也是门风险活。

2009年,国庆六十周年,林毅蹲在44米的高台上拍摄天安门广场上的庆典活动。四级风刮起来,他随着高台前后晃动。为了保持稳定,他“像打枪一样”,在按快门的瞬间屏住呼吸。

2010年广州亚运会,由于航拍用直升机的舱门玻璃小而厚重,林毅让人将舱门卸下,他半个身子悬空拍摄。下飞机后,才发现“半个身子已经被吹麻了。”

建党100周年庆典,林毅爬上鸟巢顶端的马道层俯拍。舞美设计孙天卫想跟他同去,踏上马道,发现宽不过八十厘米,往下是五十米高空,“空荡荡的好吓人。”

林毅的同行们最记忆深刻的,是他在北京奥运筹备期间的焰火彩排。当时,视觉特效艺术总设计蔡国强设计出了焰火“大脚印”,由36门钢炮围成一圈,向天发射焰火。蔡国强想在炮间放置一个相机,记录、观察焰火的行走轨迹。林毅听后,自己抱着相机钻到了炮群里。

最近的炮离他就一米远,炮群向上齐发时,他感到背部震动,震耳欲聋。缓了好一会儿,他从地上爬起来,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大家才慢慢感到后怕,“万一炸膛怎么办?”

林毅抱着相机钻到炮群里拍下的“大脚印”照片。受访者供图

“他就是喜欢,感兴趣,对摄影、艺术都有一种非常深刻的情怀。”妹妹林冰说。看他这样“不管不顾”,林冰有时也劝说两句,不过从来不被他所接纳。在林冰看来,除开拍照之外,林毅唯一的爱好是收藏摄影画册。每每出去旅行,他自己的行装不过小小一个包裹,满满一大箱却要用来装画册。

分享这篇文章:

本文由  陈晨  发布。

敬告:部分网络作品查找作者困难,如有侵权行为,请与本站联系。

评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