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足不出户 云游中国”博物苑:《我们的丝路》线上展览双周回看


编者按

作为足不出户,云游中国——2020中国旅游文化周的重要组成部分,驻英文旅团队从51日起在Instagram账户(cntolondon)上陆续展出《我们的丝路——中外摄影艺术展》。两周内,我们共上传了14张摄影作品,收获1012个赞,对于一个仅有144个粉丝的小号来说,这已是值得欣慰的成绩,也让我们对继续这一项目充满信心。本文带您回看两周来的展览情况,并与您分享我们上传作品时的思考。


博物苑是我们为中文推送新增加的一个小版块,名称源自南通博物苑,这是第一座由中国人独立创办的公共博物馆,由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创办于清光绪30年(1905年),也是国家5A级旅游目的地。未来我们在这一版块向您推送博物馆和展览相关信息。



微信图片_20220802174210.jpg


《我们的丝路》展览缘起
2017年8月,被誉为全球摄影领域“奥林匹克”的第五届世界摄影大会在山东成功举办,大会在青岛召开了“丝路国家摄影组织国际合作峰会”,并成立了“丝路国家摄影组织国际联盟”。联盟向参加第5届世界摄影大会和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的40多个国家的300多位摄影家征集了近万幅作品。联盟和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精心挑选了200多幅作品,策划并制作了《我们的丝路——中外摄影艺术作品展》。

2019年4月,该展在意大利世界文化遗产地卡塞塔丝绸博物馆展出,卡塞塔省总督、卡塞塔市市长等嘉宾出席开幕式,活动在意大利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无法在英国实地展出该展,只能通过线上展出其中60余幅作品,但我们认为,疫情之下在线上推出该展,更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内涵。


策展人寄语


1.jpg

“《我们的丝路》这次与英国公众见面,分为“我们的面孔”“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出行”“我们的成长”“我们的家传”“我们的伙伴”“我们的收获”和“我们的节日”8个主题,展示在衣食住行,劳作、娱乐、收获、节日等人与大自然共生共存方面,不同民族本质上都是共同的、一致的。希望更多的中英摄影家将镜头聚焦丝路主题,在带给观众艺术享受的同时,增进彼此了解,携手谱写人类崭新的未来。”


—— 曾毅 丝路国家摄影组织国际联盟执行主席


《我们的丝路》线上展出情况


“足不出户 云游中国”博物苑:《我们的丝路》线上展览双周回看

考虑到这是一个摄影作品展,我们在4个英文社交媒体中选择了以图片社交为主要功能的Instagram作为平台进行展出,并通过Facebook和Twitter账户进行推介和导流。有别于传统网站,社交媒体是以“时间流”来显示作品的,所以我们选择了每天发布一张作品,留下时间与观众互动,而不是将所有作品合盘推出。两周来,我们共发布了“我们的面孔”和“我们的家园”2个主题的14幅作品。


2.jpg


我们的面孔把镜头对准了世界各个角落的面孔,大家肤色各异,装扮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天性就是爱美之心。无论是日常生活,传统节庆,还是在人生大事,人们都会用各种方式装扮自己的面孔,面孔就是传统和文化的缩影。


3.jpg


“我们的家园”展示了世界各地人民的栖息之地。受气候和地形影响,我们的家园也千姿百态,有高地,有水乡,有茅屋,有土楼,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为我们提供安全感的地方,是远行之后魂牵梦绕的所在。

4.jpg

5.jpg


在上传这些照片时,我们尽量向观众提供了图片之外的更多信息,引发大家去探寻图片拍摄地的丰富文化和旅游资源,并设置问题与观众互动,提醒大家,我们都是地球村的居民,我们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都是千百年来互学互鉴的结果。

8.jpg


为了用最地道的语言讲述这些故事,我们委托Make it China公关公司的全英文团队进行内容的制作、发布和维护。这个专业而又敬业的团队除了为每张图片撰写了富含信息量的描述,还有针对性地添加了很多标签,让这些图片进入更多人的视野。两周下来,我们发现点赞量最多的图片都是兼具了美感、故事性以及能够引发人们好奇心的作品,这也为我们以后选择作品提供了参考。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Instagram账号cntolondon并推荐给你们的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线上领略丝路沿线的魅力。


分享这篇文章:

本文由  眼界  发布。

敬告:部分网络作品查找作者困难,如有侵权行为,请与本站联系。

评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