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故事 这本迟到的画册,记录了那个年代上海的变化
立足老卢湾,扎根于生活
Q 新闻晨报·周到:老卢湾的照片已经成为了历史资料,我有一个发现,薛宝其先生的镜头更多的聚焦于原来的卢湾区,这是非常有意思的。
A 陈立群:从一个袜厂学徒成为一个摄影爱好者,之后成为一名专业摄影工作者,薛宝其先生一直没有离开基层摄影岗位。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工作在老卢湾的基层摄影工作者,几十年来,他始终立足老卢湾,扎根于生活,把镜头对准身边的世界,对准平民百姓,反映社会发展。
市劳模、原卢湾区谈水路菜场营业员商邵婷 1984年4月
全国优秀班主任、原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教师蒋芝雯在课上主动为学生开小灶 1985年秋天
Q 新闻晨报·周到:在创作后期,薛宝其先生拍摄了大量记录平民生活的片子,并有一套所谓“五百米”的拍摄理论,这个“五百米”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A 陈立群:他有所谓“五百米”的拍摄理论,即拍摄周围五百米半径的世界。他很大一部分作品拍摄于建国东路、复兴路、合肥路一带,与其日常活动路径高度重合。每天早上,从建国东路500弄1号居家里弄口,一路向西,至重庆南路向北,经合肥路至上海复兴公园门口,全程步行十几分钟,路过的街头,商店、家家户户门口,邻居洗衣做饭,商店购物,路边遇上的日常生活中各种事,这些习以为常的百姓生活,每天一来一回,就抓拍了几十张各种题材照片。
分享这篇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