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虔诚的视觉供养人——访摄影家吴平关

1.jpg


封面:金草滩上过河的塔吉克族孩子,新疆塔什库 尔干县。2001年

摄影:吴平关


/
/
/


CHINES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虔诚的视觉供养人

——访摄影家吴平关

摄影/吴平关  嘉宾/曾毅  采访/阳丽君

A Devout Visual Storyteller

– Interview with Wu Pingguan 

Photos by Wu Pingguan

Guest:Zeng Yi Interview by Yang Lijun


△采访片段△

改革开放以来时代在迅速发展,我清楚地认识到,应该为未来框取一些区域变迁的影像,给历史储存一些视觉文献。

阳丽君(以下简称“阳”):你是从1983年开始摄影的,一直拍到现在,你是怎么走上摄影之路的?

吴平关(以下简称“吴”):我年轻的时候爱好挺广泛的,尤其喜欢音乐和文学。插队的时候,劳动之余拉小提琴,也到县上的宣传队演出。回城工作后,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当时几乎把省图书馆里“解封”的文学书籍读了个遍。那时候还比较迷恋“伤痕文学”,被许多作品深深地打动,于是自己也学着写一些小说和诗歌去发表。1983年,我在兰州第一毛纺织厂当工人,9月份当地的《兰州报》 上发表了我的一篇散文,文章末尾有几十字的作者介绍,恰好被我们厂长看见了,他通过厂里的花名册辗转找到了我,抽调我去宣传科,我的命运由此改变了——我从一个文艺爱好者变成了企业的宣传干事,由此开始接触摄影,后来觉得摄影非常适合我,就以它为主要方向了。当时觉得什么都爱好的话,可能什么也做不好,就是个“万金油”,还不如就把摄影做好。到今天我才明白,人应该在年轻的时候“择一事、终一生”,这样才有可能抵达或超越前辈所到达的境界。

我真正用摄影进行深刻的叙事表达应该是80年代末期了。改革开放以来时代在迅速发展,我清楚地认识到,应该为未来框取一些区域变迁的影像,给历史储存一些视觉文献。抱着这样的想法,我30多年来持续拍摄了北方三部曲:《西北偏西》《西出长安》《大河流过》。《西北偏西》用直接摄影的叙事方式,以西北地区人的精神为线索,以故事为着落点,框取人们的生存状态,定格具有显著地域视觉特点的瞬间,在时间的递进中思考其特殊性产生的地缘成因和历史演变,进而将它表达出来。《西出长安》以丝绸之路中国段为线索,记录沿线人们因地理、文化和民族等差异造成的相互排斥、适应、融合的生存状态。《大河流过》则以黄河为线索、以流程为顺序、以沿途具有典型意义的视觉为点,一直从源头拍到入海口。我期望用叙事和视觉表达二者兼顾的拍摄手法,将当下黄河流域的状态进行一个全面的梳理与呈现,沉淀并显现出普通人在严峻残酷的环境和冰冷无情的场域之下,那种坚韧顽强的生存本能和不弃不离的流域性格。

3.jpg

“西北偏西”系列:拍合影的老夫妻,1989年 8月 9日,兰州市城关区南滨河东路  吴平关 摄

分享这篇文章:

本文由  眼界  发布。

敬告:部分网络作品查找作者困难,如有侵权行为,请与本站联系。

评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