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玮度|新民晚报摄影记者冬奥体验:一平米的焰火
拾级而上,我很快发现自己不是第一个看中这里的人。在最上层的走道里,我遇到了楼道观景区的第一位观众,北京人常先生。这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带着相机脚架摄影包,在楼道里驻守已久。老房子的窗台很高,为了让相机找到一个依靠,常先生就地取材,在三脚架下垫了一个塑料桶,正好可以对着窗外的鸟巢。老房子的玻璃花了,他拿起纸巾沾水擦拭。
“我喜欢记录,平时会去拍一些公交、火车、飞机,拍了有十年时间了。什么地方的老房子要拆了,或是商场要歇业了,我都会拍一点来记录。”常先生说,“为了拍今晚的焰火,我和太太一早就开车来转,找了不少地方,这也是见证历史。”
平心而论,以拍摄环境来说,楼道观景台并不完美,但胜在气氛。偶有居民路过,打个招呼,大家指一指鸟巢的方向,也能得到一个宽容的眼神。天黑后,室外是北京零下三摄氏度的天,室内的临时观景台则越来越热火。原本只有两个人的楼道里,在开幕式开始后陆续来了十个人。一对情侣站在五楼台阶上看直播,手机里传出的播报声成了楼道里的消息源。一对老夫妻在儿子的带领下爬楼登高,气息还没平复,就拿出手机来让儿子对着窗外拍两张“发过来”。
图说:另一视角的“迎客松”萧君玮摄
和开幕式现场精彩的声光电表演不同,楼道里的观景区是无声的。窗框里的“鸟巢”大多数时间被红色灯光笼罩,偶尔辅以蓝白色灯光。灯光变化时,不少人会下意识举起手机等候,举酸了,放下甩甩再抬起。楼下的直播手机像这个静默场面的同期声,大多数人无话时,是听着直播了解开幕式现场在发生着什么。
晚上10时多,开幕式圆满结束。嘭!啪……远处的鸟巢体育场突然闪光,天上白了一片。楼道观景台里的人们也被“点燃”,举起手机相机,透过那一平方米的小窗,看夜空被那腾起的焰火点亮。
等候10小时,在那方寸间的极致浪漫面前,我们屏息、按动快门、录制视频……留下了自己独一份的冬奥记忆。
(新民晚报特派记者 萧君玮 北京今日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