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摄影家钱捍印象记

问天(2022) 钱捍摄

我跟钱捍是《大众日报》的老同事。他有男子汉的魅力,他有激情,他有幽默,他对摄影能玩出艺术。无论是对生活,还是对工作,他都像“一团火”。他有“捍卫”情结——捍卫尊严,捍卫崇高,捍卫正义,捍卫真善美。

专注力

钱捍40多年的摄影生涯,我觉得他是一路小跑着的,他的专注力非一般人能及。他跟踪拍摄四胞胎兄弟长达30年;记录山东峨庄乡土变迁近40年;365天全年无休撰写摄影日记;用8年时间拍摄零下30多摄氏度新疆哈萨克族牧民转场……小到一个家庭、一个部门,大到一个国家。看历史变迁,要对比,就得有足够的时间,时间越长,越有历史的沧桑感,钱捍做到了。我反思自己,同为记者,我总是在掘浅井,“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到头来两手空空。而钱捍一直在挥汗如雨地打深井,不打出水来不罢休。他有自己的根据地,他在根据地里纵横捭阖、呼风唤雨。

钱捍的摄影包,有十几公斤重,我曾经帮着提过一上午,提得胳膊酸疼。他长年累月就那么背着跑来跑去,跑向他专注的地方。

哈萨克族牧民转场 (2015) 钱捍摄

     耐烦力

都说钱捍有能耐,其实是说他能“耐烦”。有一年我跟钱捍到意大利采访,在米兰一个商场外,看到有一个巨大的落地广告牌——一双美丽的大眼睛。钱捍想拍下来,但是得有个美女衬托。他端着相机,一直等人从广告牌前面走过,我都等得不耐烦了,他仍在一直盯着,像一个钓鱼的老翁。一个多小时后,突然,一个意大利女郎悠然地叼着烟经过,烟雾缭绕在女郎的脸前。钱捍迫不及待地连连按下快门,终于捕捉到美女定格在眼睛中间的瞬间。静与动、内与外、散与聚、形与神,都那么熨帖。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限制了人们出行的脚步。但这难不倒钱捍,他把屋里屋外当成了战场,晒在阳台上的口罩、客厅健身的身影、孩子用橘子做的口罩……在无奇的生活中他抓到了出奇的细节。钱捍总能从不经意间发现别人忽视、熟视的小地方,都是他所珍视的着重点、敏感点。

我跟钱捍比,缺的就是耐烦力不足,怕与“麻烦”纠缠。

 2020年1月29日,济南海尔绿城。小区朋友10岁的儿子岳承轩用吃完的桔子皮自制防疫口罩 钱捍摄

代表作意识

钱捍跟我讲过他刚入职的一个故事。

初入职,追求数量。“1983年调到报社后,我拿着单位配发的一台旧相机,背着摄影包,一年在基层采访近300天。那时的《大众日报》仅有4个版,一年刊登我的照片就有160多幅。”但让钱捍惊醒的却是1985年底赴沂南采访的一次“尴尬”对话。

一位老通讯员握着钱捍的手称赞道:“你就是高产的摄影记者钱捍呀!”惊讶之余,钱捍反问道:“你记得我拍过哪些照片?”老通讯员想了半天,竟连一幅也说不出。

这件事对钱捍刺激很大,他觉得,让人记住的是照片的数量,并不是照片所捕捉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瞬间。从那以后,他认真学习中外新闻摄影佳作,下决心要拍出能让读者认可的好作品。于是,带着辩证思维的《招工市场的冷与热》《贫困县里的富与贫》《黄岛大火》等一批照片登上版面,引起巨大反响。接着,满脸皱纹的《父亲母亲》,野味十足的《山里的孩子》,以及《97香港回归》《98长江抗洪》《99澳门回归》等系列如泉水般涌出,让人印象深刻的代表作诞生了。从一件件代表作中,我们看到的是一颗强大的心脏,四十多年激情四射,四十多年行进不止。支撑这颗心脏的,是对新闻摄影的真情、挚爱和执着,是对新闻摄影艺术的不懈追求,是对个人潜能的超凡自信和无限期许。

分享这篇文章:

本文由  陈晨  发布。

敬告:部分网络作品查找作者困难,如有侵权行为,请与本站联系。

评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