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陈媛:我觉得摄影收藏的未来有些尴尬

【编者按】

在中国,摄影收藏还是一件新鲜事。尽管图片已经是人们日常交流的方式,但收藏摄影似乎仍是一件遥远的事。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的影像收藏市场逐渐活跃,越来越多的人与机构开始意识到了影像的价值:出色的摄影是时代的见证,也具有艺术价值,连接了个人与集体的记忆。

对70后藏家陈媛来说,摄影不是她收藏的主要部分。这位留法多年的年轻藏家主要收藏当代艺术,摄影是她近几年才开始接触的。陈媛作为中国年轻新生代收藏力量,受过很好的教育,有着很好的眼光和生活品味,与上一代收藏家的相同点就是对美好事物的直觉性热爱,不同之处,则是她们身上较少历史包袱,一切以满足、取悦自己为首要考虑——收藏本身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或许使得收藏本身变得丰富多元和生动起来。

陈媛提供的收藏视角本身作为一个样本留存下来,虽然这份孤立的样本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但是它的存在,让我们看到,摄影在艺术门类中,在某些时刻的尴尬和它的边缘性。这就是陈媛的直觉:我觉得摄影收藏的未来有些尴尬。

陈维作品。陈媛收藏。

澎湃新闻:你主要收藏的是当代艺术,其中摄影有哪些?占比大概有多少?

陈媛:摄影在我所有收藏里占比在10%以内,我有一张陈维的,也收过杨福东的《国际饭店》。

澎湃新闻:什么时候开始关注摄影的?

陈媛:近两年吧,最开始收藏摄影会觉得:画家架上的油画作品是唯一的,但摄影是可以复制的,比如说一个作品可能有六个版,感觉唯一性差一点,还有就是一开始会担心,万一这个艺术家不地道,他说有6版,那如果他搞100版卖呢?当然,以前那个时候是不懂,后来我觉得这就不是问题了,人家不会这么做。因为有画廊的约束,还有道德的约束,加上从审美角度来说,一开始自己也不会欣赏摄影,看不出美在哪,但是越是看得多了,就越觉得其实摄影很有魅力。它不只是记录,也变成一种艺术的方式之一,它也可以表达艺术家对社会的思考。 

澎湃新闻:一件艺术品的哪些方面会打动你?

陈媛: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直觉感官,有些东西解释不清楚,就是一眼喜欢。可能跟你的成长经历、审美都有关系。在第一感触后就是对作品的思考,我不敢说这种思考有多深刻,但是至少你看了作品会觉得,它让我产生一些对这个社会的想法,或是对过去的反思。我在挪威的时候去美术馆看了蒙克的原作,感觉全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这就像一种精神投射到身体产生了化学反应一样,可能这就是感动吧。但到了要掏钱包时,就是另外一个思路,在感动之外,我还会有一些理性的思考,我会希望买了的作品不是昙花一现的。

澎湃新闻:你主要通过怎样的途径收藏,去拍卖会么?还是通过画廊?

陈媛:我去拍卖比较少,我个人不太喜欢竞争的环境,会让人很难受,我不喜欢跟人抢的那种感觉。我收藏是从大的画廊开始。

澎湃新闻:你是室内设计师,在购买作品的时候是否会考虑作品的装饰性?

陈媛:我自己的收藏更多接近艺术,而不是装饰性。虽然一开始买画的初衷是想装饰我家,但当我开始收藏之后,我收藏的所有作品都是基于我的人文感觉,并没有根据环境去配一幅合适的作品。作品回到家,我都能给它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我也做软装设计,如果是给客户设计,比如客户家里如果需要一幅装饰性的画,那我更多地会从色彩、审美的角度去选择。

国际饭店 No.4,2010。杨福东作品。图片来源:香格纳画廊
国际饭店 No.9,2010。杨福东作品。图片来源:香格纳画廊

澎湃新闻:你的收藏初衷是什么?有没有想过通过艺术收藏来投资?

陈媛:初衷纯粹就是想给我家买几幅能够挂的装饰画,现在也没有往升值上去想。但是在收藏的时候我肯定有考量,希望我的收藏能够不断成长升值,证明自己的眼光不错,可能也有成就感。但有些人如果把收藏作为金融投资产品,他一定会买错。因为这就变成用耳朵去买东西,不是用眼睛和心,判断就会失误,那很危险,就是在赌博。

我真正了解好的收藏家,中国收藏家都是很厉害的学习者,我指那些比较严肃的收藏家。

分享这篇文章:

本文由  陈晨  发布。

敬告:部分网络作品查找作者困难,如有侵权行为,请与本站联系。

评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