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首届摄影双年展系列访谈之九


    2006年9月2日,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与中国艺术摄影学会、济南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中国(济南)当代国际摄影双年展评选工作在东方现代艺术馆落下帷幕。由国内外知名的10位专家组成的评选委员会,对来自世界各地1400余位摄影家的作品进行了初评,并对入围的国内外200余位摄影家的作品进行了终评。借此机会,我们采访了双年展评委之一、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朱宪民。
    记者:作为评委之一,您能给我们谈一下您对国际摄影双年展的印象吗?
    朱宪民:单从收到的作品来看,能征集到来自世界各地这么多高质量的作品,其中包括大量名家作品,我觉得完全能够代表国际最高水平。这对山东工艺美院今后的教学工作,对了解当今国际摄影的前沿,以及对工艺美院走向世界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并且在学术交流上也构建了很好的平台。所以我觉得举办这次双年展,收到了应有的效果,很成功。
    记者:对双年展的作品您是怎样评价的?
    朱宪民:收到的作品,代表了国际上摄影的最高水平。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表现方式上都很成熟,质量和数量也都很令人满意。
    记者:朱老师您是山东人,请您谈一下在济南举办国际双年展的意义好吗?
    朱宪民:这次双年展让世界更了解了山东,也更了解了济南。济南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一点很重要。艺术与文化是分不开的,文化为艺术提供丰厚的理念支撑。所以如果没有齐鲁文化的支撑,这次双年展也不会如此成功。
    记者:您是著名的纪实摄影家,您认为纪实摄影最重要的是什么?
    朱宪民:忠实于现实,真实地记录才能更好地再现历史。面对着大千世界,你要去发现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又要有浓缩社会的能力,抓住最能代表这个社会的事物,去浓缩时代,并且应该对历史负责。
    记者:那怎样才能抓住这个社会的典型呢?
    朱宪民:对比,寻找参照物,典型至少是要代表社会上80%的现象。摄影在用光、在表现手法上,都可以是很自我的东西,但在内容上,一定要尊重社会,要抓住社会的代表现象,千万不要一叶障目。比如有人喜欢拍乞丐,但它并不是这个社会的代表,几百年前社会上就存在乞丐,当下这个社会也并不是大部分人都是乞丐。它只能反映社会的一个侧面,并不能代表这个社会的全部。这就是没有抓住典型。
    记者:您应该是一个从传统艺术摄影道路上走过来的人,请问您怎样看待现在的数码摄影?
    朱宪民:数码技术的飞跃,我认为只是技术上的革命,有人不承认数码软件处理的图片,认为是弄虚作假,其实这大可不必,数码处理只是手段的改变,也算是一种创意表现。并且在器材上的这种潜移默化的革命,没有也不会改变摄影的价值。
    记者:那您认为摄影的价值是什么?
    朱宪民:表现社会,表达思想。我觉得摄影的价值就是这样。如果说纪实摄影,那一定要尊重现实,真实地记录社会。
    记者:您觉得作为一位摄影家,最重要的是什么?
    朱宪民:对一个摄影家来说,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应该在创作过程中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的祖国,维护自己国家的尊严。尤其是当今中国摄影正在走向世界,那么我们艺术家应该具有更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我们创作的作品更应该维护国家的尊严。
    记者:能不能给我们简述一下摄影艺术发展的现状?
    朱宪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发展,如今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大量图片、影像的需求,刺激着摄影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也正在融入到摄影艺术中去。所以说,摄影艺术如今正在以高昂的姿态飞速发展着。
    记者:作为摄影界的前辈,您对现在搞摄影的年轻人有什么忠告呢?
    朱宪民:我想说的是,在创作内容上,首先要让人看得懂,要让人理解你的创作思想,其次,要热爱祖国,要懂得维护国家尊严。作品往往是越朴实越好,把握住重点,摄影要表现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
 
分享这篇文章:

本文由  眼界  发布。

敬告:部分网络作品查找作者困难,如有侵权行为,请与本站联系。

评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