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首届摄影双年展系列访谈之八


  2006年9月2日,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与中国艺术摄影学会、济南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中国(济南)当代国际摄影双年展评选工作在东方现代艺术馆落下帷幕。由国内外知名的10位专家组成的评选委员会,对来自世界各地1400余位摄影家的作品进行了初评,并对入围的国内外200余位摄影家的作品进行了终评。借此机会,我们采访了双年展评委之一、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著名摄影家曾毅教授。
记者:现在“双年展”的评选工作已经结束,您能否为我们回顾一下整个“双年展”的评选过程?
曾毅:现在整个展览评选工作算是完成了一半,因为世界大学生摄影大赛的作品还没有进行评选。这个展览的评选将在9月12日开始。大学生摄影展评选结束后,展览的第一阶段才算正式结束。评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决定了展览的质量。从双年展的评选来看,结果让人非常满意,评委工作非常认真、公正、严肃,也花费了很大的精力。评选采用了编号的方式,不署作者姓名,而且新闻媒体全程参与了评选过程,进行了现场采访和报道,整个评选工作完全公开透明。从结果看,作品面比较广,有纪实的、艺术的、沙龙的、创意的、商业的都有,作品的质量相当不错,尤其是一部分国外作品,在创新方面国外的作品做得相对来说要比国内的好,数量也多,不管是从作品的思想性还是从他们的后期制作来看,水平都很高。
  由于这次双年展来稿比较多,因此评选分为三轮进行。第一次评选,组委会办公室首先对投稿的6000多件作品进行筛选,有不少作者选送了十几幅或二十幅的作品,我们便只选择了有代表性的留下,这样剩下1900件进入第二轮评选。经过第二轮筛选剩下了约1000幅左右。将这1000多幅照片全部都冲洗成照片并再次洗印照片进行第三轮正式评选。第三次评选更为严格、细致。对每件作品,评委们都进行了认真的解读点评,并采用投票的方法对作品进行评选。最后评出360幅入选作品和获奖作品。展览将分为“双年展”获奖作品展区、“世界大学生摄影作品展区”、“‘双年展’邀请展展区”、“阿根廷超现实主义摄影作品展区”、“墨西哥摄影大师佩德罗?迈耶尔摄影展展区”等。主题展是“当代国际摄影双年展”,现在的工作就是要将作品整理分类文放大制作、装裱好为展出做准备。同时还要进行画册的出版工作。
记者:“双年展”评出了哪些奖项?
曾毅:第一个奖项是最高学院奖,纪实类5名、创意类5名。第二个奖项是学院奖,也是纪实类和创意类各5名。这两个奖项是评选摄影师的。第三类奖是评单幅作品的,奖项有最佳摄影奖30幅,优秀奖60幅,入选100幅。
记者:“双年展”评选在标准上倾向了哪些方面?
曾毅:因为我们这个展览的定位是“当代摄影双年展”,因此展览强调了学术和创新两个方面,凸显了它的学术性、前瞻性、多元性。一二轮筛选时符合我们创新主题的,我们便留下了。第三轮评选更是从内容到技术都以创新为主要标准。另外,在奖项设置上也考虑了这次展览的学术性。
记者:展览评选为什么主要倾向于创新,双年展主题策划时是怎么考虑的?
曾毅:这次展览定位当代摄影双年展,目的主要是通过活动引导创新,摄影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就存在创作,创作就存在创新,艺术离开了创新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就像绘画和音乐等其它的艺术门类一样,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发展。当代艺术就是创新的艺术,这是主流。孔子也主张创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1985年巴黎诺贝尔获奖者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时代那里去寻找智慧”。对孔子思想的认识不能只拿历史局限的一面来否定了它的全部。我们应该对孔子文化进行重新的审视,孔子是属于山东的、也是属于中国的、更是属于世界的,我们也充分利用这次活动,让世界各国的摄影家到曲阜山东来感受儒家文化。
记者:国内创意摄影和国外摄影相比是怎样一种情况?
曾毅:现在看来,国内的创意摄影和国外相比还是相对滞后的。国际上创意摄影已经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国内在技术发展应用上来说,应该说和国外是一样的,但是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相对不足,有一定的差异。当然这里面也有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作品的不同。这次获奖的作品中,国内的就占一定的比重,和其他十几个国家的摄影大师分享了大展的奖项。国内的作品还是纪实的比较多,创意的比较少,相对来说还是处在发展的过程中。
记者:请您以个人的观点,给我们评述一下当代国际摄影的发展状况可以吗?
曾毅:当代国际摄影的发展,很难做一个定位,它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各个国家的体制不同,文化背景不一样,创作理念都存在一些差异。
记者:这次“双年展”和国内的其他摄影节有什么区别?对主办方来讲,它的意义是什么?
曾毅:这次“双年展”主题是创新。这方面摄影界过去强调的比较少,现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举办这个活动,就是想在这方面做些探索性的尝试。有的评委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和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双年展”,就是举起了创新这面旗帜。这样会对摄影的发展形成一个引导。现在很多展览都打国际这个牌子,桂林、丽江、平遥、焦作,各地都在搞,就我个人来看,各地的活动都有各自的特色,但基本上当地的主办者都利用摄影这种形式促进当地的经济和旅游的发展。“双年展”则是强调了学术性和前瞻性,这样就有了自己的特点,不能说是引领什么潮流,但要給人一种启示。我相信只要举办两三届之后,“双年展”会形成自己的影响力,形成自己的品牌。“双年展”的活动还包括学术论坛,到时会有更多的摄影家、理论家参与到其中来。一所大学举办这种高规格、大规模的国际性“双年展”,在过去是没有的。我们将很好地利用好这次机会,借船出海,通过主办这次活动,与世界各地的摄影组织、艺术院校和国内外著名的摄影家建立紧密的联系,搭建起与我们学校长期合作与交流的大平台,更好地推动摄影事业的发展。


分享这篇文章:

本文由  眼界  发布。

敬告:部分网络作品查找作者困难,如有侵权行为,请与本站联系。

评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