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周万萍:长城的守望者
他凭着常人少有的坚持和耐力拍下了无数金山岭的秀美和壮丽,一年四季、一天24小时,金山岭时时刻刻的样貌不再是秘密;雨水的浇灌,雷电的击打,大雪的覆盖,暴风的侵袭,都在周万萍的镜头里见证着长城的不摧与伟大……他叫周万萍,他的名字,在摄影界可谓家喻户晓。
1965年出生的周万萍,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二道梁村人,这个小山村有30多户祖籍于此,几乎都是周姓,与金山岭长城作邻,与金山岭长城为伴,少年时因意外事故,左腿及右手致残。
青年时为了谋生,他于1986年买下了第一部相机一一海鸥4B,只是为了给游客拍纪念照,赚点生活费。后通过理论的学习,摄影技术迅速提高,周万萍的长城摄影作品常常见诸于国内各知名杂志端头,渐渐地,他的名字和长城越来越分不开了,500余幅作品在国内外摄影大赛上入选获奖,各类报刊杂志发表作品千余幅,其中一幅更是悬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由于他的摄影作品集《我的家乡》受到各界的好评,故得到“长城之子”的美誉,被誉为“长城的守望者”。
生长在长城脚下的周万萍用摄影作品赞美自己的家乡,用图片弘扬了祖国的历史文化。在他的摄影作品中,读者可以深切体会到长城的精神和灵魂。
“守望”——应该是最能形容周万萍对于长城情感的词汇了,至简,足深。在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的二道梁村,有个普通的农家宾馆,与它遥相呼应的是素有“万里长城,金山独秀”美誉的金山岭长城,这个小院就是周万萍的家。生于斯,长于斯的周万萍从小就在长城脚下听长辈们讲着长城的各种故事,在那个时候,这个“世界奇迹”就已深深地种在他心里。22岁时,开始了他专注的“长城摄影”之路。
周万萍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拍摄中,这么多年他常常为了拍到好照片而在长城上待两三天才回家。入夜后的长城格外冷寂,孤独、饥饿、寒冷的感觉不断袭来,挑战人的脆弱神经,这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连周万萍也时常会产生难以言说的失落感,甚至有几次下决心不再来了,可是没多久,他还是背着厚重的装备出现在了长城的某个角落,支上三脚架,饱含情感地按下快门。
长年累月的守望、攀登、拍摄,使周万萍对金山岭长城的种种都可谓了如指掌,最为神奇的可以说是他对气候的“预判”。滦平县常年干旱,雨水很难得,所以只要一下雨,周万萍一定会放下手上的一切活儿,背起设备登长城,不顾雷电、暴雨的危险,耐心等待时机,专注地寻找角度。终于在某次太阳快落山时,突然晴天,东边出现了一道壮丽的彩虹——作品《气贯长城》就此诞生。
多年来,周万萍总揽了各种摄影大奖:1992年《金山岭晨雾》获《摄影世界》举办的第六届尼康摄影比赛三等奖;1993年《长城组照》获《大众摄影》举办的“宝丰杯”全国摄影大赛金牌奖;1993年《华夏风采》获中日大自然摄影比赛佳作奖;1994年《金山岭长城朝雾》获得“中国山水风光游”中、日风光摄影大赛金奖;1994年《气贯长城》荣获第1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金牌奖;1995年《金山岭长城晨韵》获首届“理光杯”全国摄影大赛三等奖;1997年《今夜雄关》获97中国旅游年“万事达长城杯”全国摄影大赛特等奖;1998年《晨曦中的中国长城》在法国巴黎获得联合国举办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摄影比赛二等奖;2000年出版个人长城摄影作品集《我的家乡》;2001年《长城系列》荣获第五届中国摄影金像奖;2002年《惊天动地》荣获第20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艺术类优秀奖;2003年《江山如此多娇》在“中青杯”毛泽东诗词优秀摄影作品大赛中荣获佳作奖;1999年、2000年、2003年、2006年度多次荣获《中国摄影》专业反转片比赛优秀摄影师称号。2008年《长城系列》3幅作品获选参加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中国摄影金像奖……
周万萍摄影作品欣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