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潘鲁生:影像的力量

三、责任:激发人文力量

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策展具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性与跨界性,以摄影为媒介,记录并反应全球化影响下的人类生活环境、生存状态的变化,更能唤醒人们对社会对自然的关注与责任,全面激发出人们对生命及生活的敬畏与热爱。

10.jpg

吴平关——选羊的藏族牧民(拍摄于甘肃夏河县)


每个时代都需要用我们的作品去传播思想、关注民生、直指时弊、抑恶扬善,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正如美国著名摄影大师尤金·史密斯说的:“摄影充其量是一个很小的声音,但有时候一张照片或一组照片却能引发我们的责任意识”。所以尽管摄影本身是一个很小的声音,但有时候一张照片却能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比如解海龙拍摄的《大眼睛》和《希望工程》,引发了全社会对贫困儿童教育的高度关注,从而改变了中国一大批失学儿童的命运;再如卢广拍摄的《艾滋病村》和《中国污染》系列照片,引起了官方和民间对艾滋病及环境污染的高度关注,从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焦波的《俺爹俺娘》是对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一种倡导和赞扬,体现了强烈的人文关怀和道德信念。正是他们的那些作品对当下社会的教育、环境和道德的关注,才激发了我们的责任意识,起到了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


11.jpg

杨元惺——我们的课堂(拍摄于埃塞俄比亚)


全球一体化带来信息与产品的过快更迭,对生态、社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带来人们思想与心灵满足感的失准。应对高技术与信息化带来的情感落差感,需要借助恰当的艺术媒介。影像艺术具备多元艺术融合的展现力,具有文字与绘画所不具备的感染力。在全球疫情蔓延这一特殊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愈加深入人心,展览通过影像作品,传达出对生活的希望与期待,传递出家国情怀与人间大爱,传递出跨区域、跨民族的善意与关怀,以艺术的感染力治愈遭受疫情笼罩的世界人民,展示艺术展览的人文价值和责任担当。

12.jpg

雨中的欢乐  伊曼·班达拉 (17岁,斯里兰卡)


 希望“第八届中国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暨‘丝路亚洲’国际摄影季”能够为中国和世界摄影人创造一个影像记忆的高光时刻,携手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潘鲁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

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1至8届展览组委会主任)

分享这篇文章:

本文由  眼界  发布。

敬告:部分网络作品查找作者困难,如有侵权行为,请与本站联系。

评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