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觉文论

五、对小孔成像的新探索(四) ——小孔成像哲学意味的深远性与具实性 - 郑立强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今语译为:有物先于天地,即道。它无限广大远行不止,流转遥远又能返回本源。

老子又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今语译为:道立于一,二指天地,三指阳气、阴气、和气。万物皆有阴阳,二者交流相融为之和气。

首先,前文已有小孔成像源自天地之道,同存同生的自然规律。其次,摄影术自身又是阴阳交和之“和气”之物。阳光万物为阳,暗箱黑房为阴,在小孔处通过,在“象影”处交合。和为在古曰小孔成像,在今曰相机摄影。这样的认识虽然浅显,但意指明了,也算勉强得当。不仅如此,万物为实,影像为虚,实为阳而影为虚,影像固定术起时于“象影”处开始为之虚,感光材料为之实,于照片中为之和,也是另一印证。

此外,小孔成像还有着许多的玄机。

其一,“大与小”的启示:将大千物象,可纳入方寸之中;“小与大”的启示:影像之成,不是整体“浑成”,而是由无数小点(模糊圈)“分成”,由小点聚大象。

其二,“真与假”的启示:由实物之真,入一小孔于暗处,留一“假”影;“假与真”的启示:此假非常假,是“非真”不是“此假”,此假即本真化身。

其三,“有与无”的启示:“象与像”之间在“无”中转化,“无与有”的启示:“像与象”之间,于“无”中回复。

其四,“时间与空间”的启示:“具象”的物质性中有时空一性,留存的影像却可以截止与留存。这个截止和留存,又有部分人为地技术所为:象影是时空的唯一的“另一”相。

如此等等,还可以在思维的层面“影像出处”很多可议之题,需要强调的是,这些非常奇妙有趣的小孔成像的特有品质,正是与其它艺术门类的区别。

唯有摄影之小孔成像术,将摄影之得与自然最为靠近、最为融为一体的艺术。原因就是:摄影术中有着自然之道的直接参与。象影的来源是客观、具体的。影像的获得方法又是物理、光学、化学、电子学的直接所为。因此,用其它艺类高贵而有效的膏药贴摄影术时,可一定要留神了。

我们无意解释小孔成像之外的东西,这些探索完全出自对小孔成像的求知欲。摄影术的最为可爱之处完全在于它与自然的关系如此之近,使人与自然已经疏远的关系,使人对自然的认识,再一次在小孔成像的魅力下得到重温和加强。

“摄影”得到的相干之物与不相干之物太多,原因就在于它所谓对准的目的物就是世界。摄影术在基本性质上是一个“阴柔”之物,至少“小孔成像——照相机”必然属于这个类型。让我们到摄影的现场看一看:满世界长枪短炮,“扫街”的认为拿的是长把的笤帚,静候的认为拿的是带瞄准镜的狙击枪,即使你满心充斥着射击的欲望,但是,从小孔成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从照相机被发明的第一刻起,这个器具,就注定了是一个“接受的器具”——接受光与物(阳性)进入孔穴而成像的“阴性”器具。

是什么比像什么更重要。摄影人的转变观念,首要一条就是先要转变这个观念。这个观念转变了,才有可能使“摄影术”——几于道。

不要沮丧。被驾驭者为雌,驾驭者为雄,整个看来,摄影术为雌雄同体,算作中性。中为和,剩下的就看摄影人的造化了。

分享这篇文章:

本文由  眼界  发布。

敬告:部分网络作品查找作者困难,如有侵权行为,请与本站联系。

评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