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觉文论

九、小孔成像的真实性——真实的程度 - 郑立强

摄影的真实性,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激烈争论的话题、在创作道路上分道扬镳的话题和在理论流派上的分水岭式的话题。

有趣的是,这个“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话题,从没影响过摄影人按下快门的频率。

更为有趣的是,反倒是纪实摄影家更加关心这个问题,而艺术摄影家一向视其为绊脚石的。

必须承认这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一个十分难以清解的问题。真正解决一个问题的标志是,所有参与者达成共识。小孔成像的摄影之真实性,距离这个标志还遥遥无期。解决一个问题,还有另外一条途径,那就是假设这个问题,原本就是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小孔成像真实性的问题,恐怕就是这样的一个问题。

在摄影术之初,不但没有人怀疑过“照相术”的真实性,反而正是它的真实性产生魅力,并为反对者诟病。随着实践与理论的并肩深入,这个问题才逐渐形成,逐渐较起真来。

大家都知道,一个事物的绝对真实性即是它的自身。那么,探讨小孔成像的真实性似乎没有意义。因为一个影像无论如何不是产生这个影像的物象自身。但是,正是小孔成像这一独门法术的逼真效果,使得在人们的观念中,产生了一个对比概念:在一面镜子当中,看到自己,没有人怀疑不是自己。这个概念已经有了科学的解释,并达成共识:真实是相对的。即使如此,还是没有人怀疑这个镜像不真实。

既然是相对的,就一定有程度的不同。其实,正是对程度的不同判定,引起了对真实性的争议。那么,讨论的问题变作了讨论这个问题的“近邻”问题。即把真实性的问题换作其程度的问题,因为直接较其真实性,很容易产生绝对的对立,而程度的问题,更容易找到共同点。最终又会回到关心的——还是真实性的问题点。

对程度的估量,便只能是估量而不是度量,而这估量,又只能以眼睛的视感觉为依据,假设相信人们的眼见为实——真实,那么小孔成像的真实性就与眼见几乎等同。除此以外的事物的真实性程度,一定低于以上两者。至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那种真实,则是另外一个领域范畴里的“真实”。

眼睛与小孔成像的真实是最为直接的接近真实,它离物象事物的本真真实的距离最近,在率性直言的、不加思辨的人的心中,人眼的真实性和相机影像(摄头)的真实,即便不是一回事,却也经常不当成两回事。“丝毫不差”就是形容这种程度的真实性的。

科学工程——譬如说嫦娥二号飞船的探月飞行器上,装备了具有各种强大功能的五台相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五台相机所代替的、所超越的,必定是人类的眼睛,它反馈的真实的实体影像高度可信,几乎等同人眼的直观或超越人类的直观。

从小孔成像到今日之高超相机,如果人类愿意,逼真到人眼并超过人眼的精准真实程度,并非难事。如果不是有意为难或别有洞见,还在质疑小孔成像或人眼的对与反馈事物真实程度的,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压根说的不是一回事。

除此人眼之外,不仅有“狗眼看世界”,还有大名鼎鼎的霍金先生的“金鱼看世界”,道理固然不缺,然而仅仅是无法证实的逻辑推论。

小孔成像的真实性,其程度最为抵近——简直是近而又近——绝对真实。如果说绝对真实是第一真实,那么小孔成像就是第二真实,第二真实与第一真实只相差一个毫米。另外的所谓真实,即第三真实的程度,恐怕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在小孔成像,即相机所摄的真实性与被看、被摄原物之比,自然是不真实的。但与除此之外的一切所谓真实相比,小孔成像的真实性已经真实的不成样子了。

物象的真实性,使得我们有饭吃有衣穿。小孔成像的真实性使得我们可见、可思、可信,如果不人为地拐弯的话。

如果认为眼睛所见是真实的,那么,答案已经有了。

分享这篇文章:

本文由  眼界  发布。

敬告:部分网络作品查找作者困难,如有侵权行为,请与本站联系。

评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