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觉文论

十九、光象系统的变化节奏和范围伸缩 - 郑立强

光象的一切变化,是在时间与空间的维度中进行的。所以,它有着过程性和范围性,这个过程有着有规律的节奏(光对物象的影响程度),这个范围有着相当大的伸缩性。

通常,一般常人对于光象的种种机变不特别地认真看待,只有在其个人情绪特别高涨或特别低落时牵涉到它。例如在热恋中的情人眼中的 “阳光明媚”,在倒楣或沮丧时的“阴云沉郁”,但是,摄影人的专业素质与经验使得时时处处懂得小心翼翼地观察和处理“光线”,对光线的敏感程度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被摄物象的呈现——这一现场摄影的关键条件上,光象的系统性作用,往往是决定性的。

上篇讲到光象系统的无穷变化,主要的意义在于:被光照亮的物象,既然有着来源于光的千变万化,那么,必然就会产生令摄影人最为满意或不满意的种种。知道了光象系统性地变化,踏准了光象变化的节奏,知道了光象变化的范围,就会较为准确地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合适的地点,或者知道怎样等待和怎样寻找合适的光象条件。

光象系统的变化节奏:

之一,从早到晚

之二,春夏秋冬

之三,阴晴雨雪……

之四,地理纬度,海拔高度,周边环境

以上诸条件的不同,其节奏的变化,交互产生了光象的强度(照度)、角度、方向、光型(直射、直射、漫射、散射、反射)色温等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在相当巨大的程度上影响物象的“面目”呈现,亦即物象的可视性的改变。这种改变程度越大,可供摄影人选择的可能性取向就越大。

光象系统的变化范围

之一:广大地域、广大面积的

之二:局部地域、局部面积的

之三:狭小地域、狭小面积的   

之四:极小地域、极小面积的

光象系统的变化范围,较好理解,有类似于取景范围的“极大范围”、“远景范围”、“中景范围”、“近景范围”、“特写范围”、“微距范围”的含义。当在一个特定的具体拍摄现场中,取景范围的广大与狭小,虽然同处于一个光象系统中,但是由于物象及物象组、物象群、物象集群的状态不同、范围不同,互相反射的条件不同,光象的质化与量化于物象自身质与量的反射量不同会有不同。景有移步换景一说,光亦有此理此势。

日光之象,一方面,在宏观与微观互相过渡之中,极尽千变万化之能事;另一方面,对具体的摄影时机来说,又有着相对的稳定性,摄影人对其的判断是随时需要调整的。对其的利用,亦有相当的主观、主动性。

光象系统之所以是一个系统,是因为其中的参与条件复杂而多变,并且又有规律可循(时间与空间,是它自身表现的一个基础“设施”,人们可以罔视它但永不可摆脱它)。它的节奏本身就是规律性律动,它的范围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状态的人工摄影需求的划分,即使没有人工划分,光象系统也会照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自我表演。对它的认识与认识之后的有效把握,是摄影人不可以掉以轻心的。对光象系统的一知半解,或漫不经心,碰上啥用啥的心态耗费着巨大摄影成本。

光的普照,看上去是廉价的,不请自来的。但是,对照着摄影者的心灵,能否产生互动互灵,是摄事成败的转捩点。

光象,是摄影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摄影语言,不可以不给予认真的关注。在光象的系统中,每一种成份,都是其语言的词、词汇与词组,并且可以自成句子与句式。其中,光象系统的自主主动的节奏和范围亦即好像是音乐之中的音阶变化与曲式的变化。至于动听与否,当然还需其它许多因素的有效参与。

光象系统参与着完整意义上的“摄影”的一切成因、一切过程和每一个环节。因篇幅所限而囿于局限的粗陋叙述只能大而其概地站在一个不高的门槛上,但这丝毫不能降低光象系统对现场摄影的首要意义的份量。

对于现场摄影来说,光象的神奇变化,一定是落实到具体的物象上,才有着“拍摄”的意义。也就是说,它一定要与大千物象“结合”起来,来迎接摄影人的“观看与选择”和“选择与拍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摄影”的合作。好在这种结合与合作,对初学者几乎是“天然”的,对道深者,几乎是有求必应。掌握住“节奏”,把握住“范围”,抓住或等到你所需要那个“钟情”的时刻。就这个意义上,如果说,“决定性的光线”,对于某些伟大的或不特伟大的或干脆就是一般优秀的摄影作品而言,不也很恰当吗?

分享这篇文章:

本文由  眼界  发布。

敬告:部分网络作品查找作者困难,如有侵权行为,请与本站联系。

评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