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照相机系统(一) - 郑立强
照相机的发展和演化过程总的来看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自小孔成像开始,人们的主要精力放在怎样固定住影像上,对于产生影像的怎样产生和产生怎样的影像基本上无暇顾及,即使有所改进,也只是为了使其更加适用于“观景、绘画”的方便。所以,在固定住影像之前,“暗箱”还不能称之为“照相机”。那是一个为着“观景、绘画”所设计的黑箱。如果到今天,人们仍然不能固定住影像,那么,这种黑箱,仍然只能叫做“绘画箱”或“观景箱”。
幸而人们在方便观景和摹画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固定住这个物象之影的努力,直至固定住了象影。从这个时刻起,这个黑匣子,黑箱,黑房子的职能,开始向“照相机”转变,直到今天,这个转变还在继续。这就是相机发展和演化过程的第二阶段。
区分这两个阶段是有意义的。前者是小孔成像的意义,换句话说,是相机主要功能——产生和控制“空间”象影的技术发源地。后者,是照相机之所以成为照相机的另一个主要功能——这来源于固定住影像所必须需要的一个“时间”的产生和控制的机制。换句话说,固定影像必定是建立在一个限时的时间过程中,即任何感光材料都有一个“感光时间”的“度”。
于是,照相机可以“照相”的原理就建立在“小孔成像”上。照相机可以“照相”的功能,就建立在“小孔成象影——感光材料(产生潜影)上”。
由此可以看出,照相机这个系统——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可以产生“空间”象影并控制“空间”象影,同时可以产生“时间”象影并控制“时间”象影的集成工具。
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照相机本身的由三个概括的主要功能。第一个功能:调控“空间”,第二个功能:调控“时间”,第三个功能:同时调控感光材料“感光”。这三个功能是紧密相融,不可分割的,一方的改变必然引起连锁的改变。或者换言之: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三位一体,又各自相对独立。
现代相机是一个精密、复杂、令人眼花缭乱的怪物,大致包括以下部分:①机身,②镜头系统,③光圈、快门系统,④取景系统,⑤测光、感光系统,⑥感光材料系统,⑦测距系统,⑧闪光系统,⑨调控各种模式系统,⑩稳定系统,11附加镜系统等等。复杂是为了摄影的全方位掌握以及快捷、方便、优质、高效,并朝“无所不能”方向进发。 其中①②③⑥⑦调控“空间”,其中②③⑤⑥⑧同时调控“时间”。
虽万变而不离其宗——得到一个潜影,最为重要的无非还是那三个功能的合三为一:“照”一张“相”或曰“摄”一个“影”。
在相机系统的所有组成部分中,主要地有以下三个部分:第一,机身部分。就是那个黑匣子,使得所摄影像可以孕育以及所有机巧之机关可以安置的 “家”。第二,镜头部分。就是黑匣子上的那个小孔成像的发展部分。第三,曝光部分。就是控制镜头光孔和控制进光时间的一套机构。现代相机的发展,都是源自并围绕着这三个部分进行的(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相机已经发展到完全脱离了摄影术诞生时固定影像的技术窠臼,而未被宣布为新的摄影术诞生,完全是因为现代相机依然使用着“小孔成像”这一不变的“摄影”原理、现象、具体方式。而与达氏固定影像术无关)。
相机的拍摄功能,在以上所说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中已经得到根本性体现。这在最初的简易相机上也有着很好的展示。由简易到复杂,又从复杂到简易,相机的发展史仿佛给人们开了一个玩笑。
所谓“摄影”,相机(暗箱小孔成象影),是唯一的工具,只有它能摄影。在工具身上再加各种衍生功能,解决的只是锦上添花的问题,没有,也无关宏旨。有趣的是随着相机的功能愈加强大,摄影大师却愈见减少乃至消失,不能不引人怅然若失。
照相机系统的诸多特性,在前文有关小孔成像的探索中已然有叙,现代相机的高精尖全然没有一丝一毫地撼动那些特性的稳固性,而且也并没有增添一丝一毫的新特性。倒是把原先的经典的固定影像术打了个七零八落。
其实,单纯的阐释照相机系统的诸多话题,对“摄影”的实践活动并没有什么新鲜的意义。所谓摄影的技术理论侈谈最多的就在这个方面。然而,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照相机,而在于使用相机的人们。当然,对于从小孔成像而生的“摄影”来说。照相机不但是它的先决条件,而且是唯一认证其身份的条件。至于用电脑创造出来的那种所谓“摄影”作品,不但不配称作“摄影”作品,因为它的成立是建立在对真正的摄影之像的谋杀的血腥之上,而且,考验出了其对什么是“摄影”这一最为简单的问题的天真烂漫的认知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