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觉文论

三十八、摄影人系统(五) - 郑立强

一般来说,一个摄影师的任务大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到定位,以期施展自己的才华。

一、把人们由于不在场而看不到的事物展现给大家

二、把人们轻易地可以看到,但由于各种原因忽视了,然而却有着某种观看价值的事物展现给大家

三、把由人的眼睛所不便和不能看到的事物展现

四、把某些人有意掩盖、忽视的事物展示出来

五、把自己个人的、单独的视觉体验展示给大家以期得到某种共鸣

六、把人见人爱的事物重新给人们观看

七、把很快就会逝去的重要事物固定下来,供日后观看

八、把人们不了解或不甚了解的但对人们有关的事物展示出来

九、让人们看到原本看不到的事物

十、把可以替代人们眼睛来作依据的事物留存下来

因为世间的所有事物都无一例外地是在空间和时间的维度上存在的,所以,摄影师所谓的基本能力,一定是出自这两个方面,或者是这二者合二而一的结合方面。尤其是“空间”能力,即一个摄影师在摄影现场(无论什么现场)1、对视野物象的空间观察能力及空间观察预想能力,2、对所选主题及周边物象的空间组织构建能力及预想能力,3、完成所选摄影器材的能力,4、对透视及动态物象与静态物象之间的运动速度、位置、体积、相互关系的判断能力,5、有关现场的空间变化的预想能力,6、所选正确摄点的能力

针对“时间”的能力。1、宏观地预见和把握的能力,2、对于摄影现场的一切方面由时间引起空间变化有丰富经验及应对措施,3、由2引起的可由调控相机时间控制装置完成拍摄的能力,4、对动态及静态物象用“时间”固定和制造动态感的能力,5、由4引起的预想能力,6、对摄影“时机的预想能力和准确控制能力。

在此,必须提及和必须警而告之的是:在整个“摄影”一词的寓意概念及实际应用,一直对“摄影”存在极大的歧义,并且此歧义产生了类乎戕害的误解,那就是绝大部分的人的认知,是将动态的现场摄影的过程与静态的摄影——摄影的作品,照片或是影像,等同于看作是一件事情、一个意义、一个通用的词汇。既可以是“正在摄影”,也可以是“照片”本身。

它将时空的“摄影”等同于“二维的平面与时间的静止”,将世间物象生命的运动式势偷换做薄薄一片上的僵死势式。并由此而来把“摄影”的理论圈定在为薄薄的一片——照片上。再由照片的“内容与形式”展开对“摄影”的各种社会学探讨和界定并对照片本身展开“绘画学”的探讨和界定。

所以,摄影师在摄影现场具备的是由“照片”的理论武装起来的头脑,那么,他将在许多年的实践活动中不得其门而入。

所以,现场摄影摄影人的第一能力,是起码要明白摄影的“时空”特性,时空的“变化”特性。正是由于许多摄影人学习摄影的途径,从一开始就是从“照片”、从书本、从课堂、从名师的口中、从摄影作品展览、从讲座出发,而不是从“现场”出发;从他人的先前劳动出发而不是从自己的实际体验出发,这样一种“举手之劳”的摄影,竟然使万千摄影人长期徘徊,不得要领,原地踏步而坚持不懈,真是可惜、可叹又可泣,唯独无法可歌。

任何一个摄影大师,无论如何睿智与饱学,如何具备机智与天赋,他的成功,只有“近视”者,看到的是他的照片使之成功,但他的成功,实在是在拍摄现场成功。

分享这篇文章:

本文由  眼界  发布。

敬告:部分网络作品查找作者困难,如有侵权行为,请与本站联系。

评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