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觉文论

四十五、现场摄影观看之道(三) - 郑立强

摄取一个象影的最初步骤,是进入某个现场或身处某个现场。现场提供的是所有的可观看事物。观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由摄影人全程控制每一个环节的必不可少客观与主观交合的枢纽,观看不仅仅是“取景”或寻找拍摄主题,观看在摄影过程的每一个步骤环节上,都是须臾而不可离的。观看,有着严格的自身特性与专门的方式方法,而不同于其它所有艺术门类。

首先,摄影的观看一定要秉承“时空”的眼光,立体的透视的眼光,并且要兼顾“相机的眼光”与“光线”的眼光、物象的眼光综合性地观看,即摄影式的观看。对于时空的“维度”来说,现场摄影观看的维度应当更多,这句话的意思是,凡是参与现场摄影的一切主要的因素,都是摄影学的一个维度。

观看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最常用的是“多视点”观看。多视点观看,在选择主题和确定主题两个任务中至少要重复两次,一是在视野物象群阵发现主题时,二是在发现主题之后精确定位主题时。当然,或许要重复许多次。多视点观看是好理解的,即在可能的情况下全方位地观看,立体的360º的观看。这种多视点的观看,已经不仅仅在发现主题,同时也在摄影“构象”了。

多视点观看就是多视点选择主题以及谋划主题的最佳呈现。一个观察视点,即一个选择机会,一百个视点即一百次选择机会。从理论上讲,决定摄点之前的观看视点可以有无数个,“移步换景”就是这种所指。

为了取得最佳题材的最佳摄点,必然地要依靠最多视点的选择。要不厌其烦地“上穷碧落下黄泉”地寻找全新视点、奇特地、别具匠心地,甚至是不可思议地视点(平凡地观看,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那么终究可能会“观看”到最佳视点,那么拍摄到焕然一新的象影就有可能了。

多视点,无非是“多构象”关系。辛苦的观察不会让人白费工夫,这有点像“语不惊人死不休”摄影翻版。这是摄影的无限可能性的一个蕴藏点。会令选择可摄主题的机会和使主题最佳表达的机会大大增加。

多视点意味着“运动”。即摄影人的脚步要勤快。其实,移动观察点的过程,是视点运动的无缝衔接的过程。在这一点上的趣味,很少有人注意到。在物象纵横交叉重叠状态下,不能只盯住感兴趣的东西而忽视了前后左右上下与主题牵扯着的东西,在不干涉或不能干涉,不能挪移、不可重新布局的律条下,唯一的办法与出路就是依靠眼睛,观察出一个最佳视点,在这个“视点”上,所摄物象会出现一个“新秩序”,呈现一个“新面貌”。使不如人意的初次观察,二次、三次观察,得到一个基本如意或完全如意的一个新的物象之间的关系。

第二,替代相机,摹仿性观看。人眼的视野是固定的,相机则有多种焦距的镜头。所以摄影中有一种观看叫“仿镜式”观看。这种观看是必不可少的。是摄影人特有的一种观看能力,即“多焦距”观看能力,这种观看是一种“预想式”观看,摄影高手在这方面获益匪浅。

“仿镜式”观看,是用眼睛的直接观察为基准,用长期使用各种广角镜头和长焦距镜头的经验形成的效果想象,在脑海中构想出被摄物出现在相机潜影中的效果预想,或称为“广角式观看”、“长焦式”观看,即以人眼为标准——常态观看、预想广角系列、长焦系列镜头效果——非常态观看。

第三,观看即“风格”,处理即“流派”。最终的影像收获或照片展现,从一开始便决定于摄影师现场观看的独特性和技术处理的独特性。

第四,现场摄影的观看,决非是对没有题材时发现题材后无选择地“视取”。高明的摄影人会集中注意力于“自己认为最重要的题材”,他会放弃一些“也有拍摄价值”的题材。于是,最终选定拍摄的题材必定是他钟爱或擅长的题材。对于大师们“独特性”的研究表明,摄影家风格与流派的形成与归列,是从他们的拍摄题材开始的。而在其他艺类中,风格与流派大约主要地体现在表达的样式与手法技艺上。

分享这篇文章:

本文由  眼界  发布。

敬告:部分网络作品查找作者困难,如有侵权行为,请与本站联系。

评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