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现场摄影观看之道(五) - 郑立强
一般来说,观看有两种形式:显现式观看和隐现式观看。
显现式观看的特点是:视野物象中有某种“特别“的东西吸引着眼睛去看,即物象直接刺激眼睛。
隐现式观看的特点是:视野物象中隐藏着某种“特别“的东西,眼睛要额外给予关照,它才会“现身”。
一般常人的观看,属于前者,初学摄影的人也如此。隐现式观看就要复杂得多,是一种反复观看,在其中需要大量的思维工作参与。
观看之所得,才可为“摄影”之所得,倘观看之不得,断不会有摄影之所得。
显现式观看并非无可取之处,隐现式观看并非一定有所得。许多突发性事件会自动吸引人的眼光,还有特别有趣,有声有色的事件也会如此。而隐现式观看并非一用即灵,虽然依赖摄影人发掘式观看,也得依仗视野物象中“藏有”有用之象。否则,再辛苦的观看也为徒劳。而且,这种观看有着许多层次,所谓观察能力的深浅,眼光的高低是也。
显现与隐现式观看,常常交替并用,并无高下之区别,依赖个人习惯与喜好,都能有所收获。
观看有无所得,在一个人的能力和需求之间,是相对的,又为被观物象的“资源”量所限制。同处一地,有人所摄甚众,有人未按快门,并不能说明根本性问题。
总的来说,显现式观看在进入现场时是首先采用的方式:即观看一下有什么是可以吸引观者的,观者当下要进行判断,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没有,就要启动隐现式观看,无非是加深观看的注意力和用心度,来“析“出景物中有用之处。只有在经过两种观看确认无功之后,才可移步动身,寻求下一步的观看景物。交替使用这两种观看方法,是观看者张弛有度,灵活运用的基础技能,对于不能一下子看破的那些题材,用反复隐现式观看,会有可能获得物象深层次的呈现,而显现式的收获,总是显得直观和平浅些,当然也不全然如此。
以上两种观看方式实际上来源于物象外在的呈现状态的两种态势:有的物象外表即张扬、醒目,有的物象外表沉静、内敛。即产生两大类物象的外表区分:外露式和内敛式。
二者的景物物象有时分别所处,有时交相掩映,融入一个较大的物象群阵中。两种观看的交替进行,就是观看的一种节奏。完全用隐现式观看,有时候会漏掉外露式物象的价值,并且会大量消耗观看者的真气。因此交替使用,可以避免单调的视觉疲劳而漏走有价值的可摄主题。
对于一个摄影人来说,自然与社会的各个角落,各个方面,当然有着无限可能的拍摄机遇和题材。一旦发现一个事物可以有某种拍摄价值,立刻就要深究下去,直到判定它是否是一次可以按下快门的目标。待到此时,就会立刻用目光关注它的周围即它的前后左右。这是因为,一个主题大多情况下都不会孤立地存在或处于一个理想的场所,它可能是一个广大场景,也可能是大场景中的一个局部,或是一个局部场景的“再”局部,或是一个再局部的细部。即所谓大场景、远景、中景、近景、特写或微距都有可能成为拍摄物景场景取舍的景别范围。
辨别这个主题的范围也有两种方式。一曰向心式,一曰辐射式。向心式即由大于选定主题的范围向中心点缩视,直到范围取舍达到有效边界,边界之内之物均是有用之物和主题。辐射式即由主题向外扩延至有效边界,边界外之物——即不摄取物。
有经验者,无论向心式或辐射式,都可一步到位,分毫不差。这个有效边界,在观看时是一个虚拟的框线,在这个框线之中是“取景范围”。
一般而言,在身处地域广大场景时,观察自然适用于向心式,在身处狭窄处时,多采用辐射式,这是观看时的自然心理反应的走向,也是物象场景资源分布状况和疏密程度所定。广大场景必然物象众多,关注点相应也多,必然会先大后小地进行选择,这种选择的优点是尽可能地保留较大场景。而局促之地,视野范围本就有限,少有多发主题,一旦有所发现,必然会向外部发散目光,以求尽量大的环境空间。
以上粗略地概括观察物象的方法样式,可灵活运用,不拘一格。但是,绝对的“一步到位”是没有的。因为眼睛与景物时时处于一种具有“活性”状态的相对态势,不是一成不变的,物景之变与光位、人位、相机之位的变动也会时有变更,即使感觉观察的定位万无一失,经验告诉我们,将那个有效边界放大一些,即相机拍摄时留有一些“余地”,才是万全之策,很少叫人失望。紧卡式地精确“构图”,有时会有一种“不透气”或“太紧迫”的感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