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现场摄影观看之道(六) - 郑立强
在摄影现场中,进行观察的目的是为了“看到”,“看到”的目的是为了“看出”,看出就是创造性发现。这算得上是“摄影”的奥妙之一。尽管看上去这种认识应是一种常识。
观看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甚为耗费精力之事。一般说来,观看与体察要格外注意以下问题。
A、视野物象的整体与局部
一旦进入现场,就应首先用目光做一个整体、全面、全景式地察看,留下一个整体记忆。全景式地观看的含义是:凡眼前的一切,都要认真地过滤一遍,无论是一个辽阔的广原还是一间陋室,还是一粒草芥(也许是一颗钻石)。有时大全景或是陋室或是一颗弹丸,就有可能是你的拍摄主题。倘若不是,就要进一步的观察。这句话的核心含义是:在视野范围之内,一定要有如下设想:在任何一个整体并任何一个局部,都可能有你所需要的主题存在。
任何整体,都可以分出局部,任何局部都由更小的局部组成。所谓摄影现场,是可大可小的。例如,来到大海边这个大现场,倘有价值,辽阔无垠,碧水蓝天可拍.若不拍,可寻一边的渔船,又可取船边的渔民,渔民脚下的贝壳,贝壳之中的软体,软体之中的海珠……就这意思。
B、整体的局部意义与局部的整体意义
整体与局部都是相对而言。但在一大场景(视野范围)中,其局部是依由大而小梯次递减的,或者反过来由极小处着眼(一般不会),便是由小而大梯次递增的。整体在观察的意义上可以分为无数局部,这是整体的局部意义。一旦确定某个局部为拍摄主题,那么这个局部,便具有了“一个整体”的意义。
概约而言,所有所摄影像都是“局部”。局部的概念在选择主题的较大场景,整体的概念在已定的局部主题上。在观看期间应注重局部,在确定主题后应注重“整体”。
局部主题的主题整体性,是摄影人应分外注意的事情,一是它的范围边界即空间范围,二是它的可能成为一个像面的预想式的形式——内容或内容——形式的完整性。
C、观看的广度与深度——平面与立体→表层与纵深
观看一个范围(整体或局部),不仅是它的一个左右与上下的广度,更有一个前后纵深的远近度范围。这句话的含义是:观看是一个立体的观看,而决不只是一个找寻画面的扁平式观看。眼睛的观看加上左右上下转颈,可以看到相当广大的范围,自然会看到不少东西。但如果为眼前的表浮景物所诱,也还只是浅表的观看、平面式地观看,不知道层层叠叠的景物隐身在最近人眼的“表”景物之身后。因此,即使是最为“初级的观看”也应包括“纵深”而不仅仅是上下左右的那个目及之“面”。
当然人之肉眼没有“透视”功能,但是有两个方法可以解决观看“纵深”的问题。第一是脚步,脚步自然会带着眼睛探究现场的各个角落。第二是“高角度”观看。人眼的高度至多达到两米以内,可以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来增加人眼的高度,如踩踏什物、登高处、直至飞行物。这就是为什么摄影人永远不要放弃可以登高一望的机会。登高一望往往会有令人喜出望外的收获。
D、现场摄影的观看,就是先用眼睛这一小孔成像为相机小孔成像的选择性“预演”。
摄影,都以为是相机在做,岂不知它的先导是早已伺候多时已经为它扫除障碍,提炼精华,供它吸收的摄影人之眼。为它去粗取精地筛选、淘汰。凡摄影就一定是两个小孔成像的互相依赖,共同合力完成的。
这样,观看的一般程式建立在时间与空间整体与局部、平面与立体、表层与纵深、客观与主观、技术与思想的交叉光顾之后,相信遗漏的可能性已经不大。总而言之,现场摄影观看之道的所有形式及方式的观看,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性的发现出佳作的被摄目标物象。
最为有害的观看是要在拍摄现场寻找一个“画面”。这种说法以及实践是戕害“摄影”最为平易近人的误区。在现场摄影中,根本就没有这个东西,这种类似通俗易懂的好处,不及它误导人们带来的错误的百分之一。
把现场摄影作为寻找“画面”,把照片作为“画面”,又把“画面”作为“摄影”而进行推理和解读,误导了无数摄影人的方法论、思想论、实践论、经验论。是在习摄之人脚下蹒跚学步时第一步,绊倒他的小石头。及至爬起来,大方向已经改变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