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觉文论

五十六、摄影与美术(绘画)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艺术种类 - 郑立强

前见本报241版林路先生的文章《高校摄影招生忧思录》,读来颇生感慨 。事情的起因源自教育部拟从2016年起,全国高校摄影专业招生考试将正式归入美术类专业统考,进行素描、色彩的统一测试。换句话说,就是画得好不好,决定你报考摄影专业的成败。

    显然,该决定已经把摄影隶属于以绘画为主的美术学。对于这个事件 ,我们长期在高校担任摄影教学的老师,大多摇头叹息。 原因很简单:这样做既无依据又无道理又无益处。

社会上早有认为摄影与美术(绘画)是姊妹艺术的陈词滥调,至少还将两者置于同等地位,然而从教育部的主张来看,问题就暧昧复杂了。一方面,教育部的认知不能不说有一定的貌似合理性,另一方面,却显露出其对摄影与美术(绘画)从本质到现象的根本不同,缺乏正确判断与基本常识。

    为什么说其有貌似的合理性呢?

    请看一看摄影学的基础理论有多少是从绘画那里照搬、套用、类比、借用而来,又有多少真正从摄影中来的理论之比例;看一看摄影教育的师资力量有多少是从美术教师、物理、化学教师转行而来,又有多少是摄影科班出身或真正有学术造诣的摄影家之比例;看一看有数万年的绘画史和不到200年的影像史之比例;看一看全国有多少摄影专业隶属于美术专业院校之比例.......类似这种摄影从属于美术(绘画)的认识又有什么不合情理呢?

但是,表面上看似近似的事物,并不一定是同种类同血脉的事物,正如摄影和美术(绘画),就完全没有相同性、相近性、相似性及可比性。原因再简单不过:它们之间没有质的相通性。

 

  摄影成像与美术成画根本不同 

    关于《美术》的词义解读和发达国家高校摄影教育现状的介绍,林路先生已经讲得够清楚,在此补充的是摄影与美术(绘画)两者之间本质与现象的完全不同,即摄影不能隶属美术(绘画)的理由。

1、摄影与美术(绘画)工具的不同,产生和获得作品的方式截然不同

工具的不同将直接导致巨大差别,一个用相机一个用笔(或其他),无须赘述。

产生作品的方式,在美术(绘画)来说,其基本方式是用某种(可以有许许多多种)工具以体量累加的方式获得,是一种主观意识直接统御下的创造性劳动。而对摄影来说,只能用一种工具即照相机。照相机的成像方式既没有体量累加,又不是摄影家主观意识的创造,是在极短的时间里“一下子”把大千世界之一部摄取过来一个“影子”而已(曾被誉为是奇技淫巧、神秘魔术)。摄影影像的产生是“工艺性”的,而美术(绘画)的产生是“手艺性”的。此间摄影与美术(绘画)的不同可谓是根本性的。

2、摄影与美术(绘画)的思维方式不同,实践路径截然不同

美术(绘画)作品在创造的本质上说是由“无中生有”,而摄影在本质上对此却一筹莫展,它必须要有外物(具体之物)可供其“索取”。因而在创作的思维方式上有天壤之别。想想看,一个是自力更生,主动创造;一个想方设法投“机”取巧(影);一个是工作量的积累,一个是“拿来主义”,其间有何相同可言?

在实践路径上,美术(绘画)至少可以足不出户。摄影则完全不同,不说嫦娥5号拍摄月球表面的影像花费了数十个亿,仅就拍一个“泰山日出”,不跑个千八百里来到现场等上三天,别想成事。

3、摄影与美术(绘画)的时空形态不同,关注的对象与方式截然不同

美术(绘画)的时空形态,若论绘画,针对的是三维空间时空形态,若论立体造型,面对泥土、石料、木头、金属皆可任你摆布。摄影的时空形态真可说是春夏秋冬,天南地北。千变万化截然不同,即便是风和日丽,光线也是百变样貌,移步换景是在立体四维时空中见机行事。只能寻找,不能创造;只能偶遇,不能预置;只能选择,不能挑剔。

4、摄影的“造型”与绘画的“造型”截然不同

摄影人自己并不造型。是用一种叫做“小孔成像”(照相机)的工具把被摄物本身,以光线的反射和物理小孔成像的透视法“自然”成像。

画家的绘画造型是一项以作者本人的心、眼、手、笔、纸、颜料、墨色七方面配合并由少到多、无中生有创造出来。此两者绝无相同。

5、摄影的“构象”与绘画的“构图”截然不同

在摄影现场,所谓的“构图”其实是对众多的被摄物象进行空间组织形成一种立体透视构建,是一种摄影特有的“构象”现象。摄影的构象是在立体时空状态下,在无数的现场条件的变化中,由摄影人在大千物象的可能性中选择其一部分拍摄而成,这种“构象”叫做“随机、随缘式构象或是立体构象。

绘画的构图是平面的构图,每一笔下去都是预先的斟酌和算计,几乎可以称作是”设计”式构图。

此两者相距甚远。

6、摄影过程是单向的与绘画过程是多向的截然不同

摄影从进入现场或拿起相机开始,直至看到最终影像,是一种单向的线性过程,成像中间不能停顿,不能修改、不能干涉、甚至不能重复,用很短时间决定影像的命运。

绘画在进行中是一种多向过程,可以停顿、可以修改、可以覆盖、可以重来,可以随处起笔,可以随机添加与覆盖,可以随处收笔,凡能想到的都可以付诸施行。

此两者间的不同可谓不可同日而语。

画的模样是画家心像的“模样”,照片的模样是被摄物的模样。画是“想象”的,照片是“实有”的。绘画可以“天马行空”我行我素,摄影只能脚踏实地,循规蹈矩。绘画是由局部组整体,摄影是整体中找局部。绘画再具象也是“表现”,照片再抽象也是“再现”.......总而言之,两者之间的不同不胜枚举。无论是从本质还是现象看,摄影与绘画没有任何共同之处。


二、关键的问题是出在摄影作品与绘画作品似有相同之处上 

     自照片(影像)问世一百八十年来,起初,是画家们呼唤“绘画的末日到了”,迫使三四流画家们改行去照相。尔后照相馆的老板——画家们开始为摄影进行“梳妆打扮”,进行理论研判,把昔日绘画的大量用语顺便移植到照片中来,渐渐约定俗成,成了摄影用语。最常见的一是“画面”,二是“构图”,三是“构成”。

    可别小看此三词汇,几乎毁了整个摄影基础理论的根基。时至今日的摄影与绘画合并同类项并从而属之的罪魁祸首就与其多有干系。

    摄影作品与绘画作品都是二维平面,都有造型、有色彩、有点、线、面,有章法布局,有主题有陪衬,有色调有背景,几乎是应有尽同,难分彼此。正是在这一点上,不仅教育部的官员分不清楚,画家们分不清楚,摄影家们及各自的理论家们大都分不清楚它们之间的一般不同和根本不同:摄影由光学、化学、电子学、机械学以工具的形式统一搞定的。绘画是画家个人从无到有创作出来的。

混乱是这样引起的:人们看见照片,解读的是它的“画面”,更高级一些的解读,是它的“构图”。这一混乱的公式是:照片=画面,画面=构图,构图=绘画,绘画也就=照片,照片=摄影,或者同义反复。

既然画作与照片可以统一于“画面”之下,统一于“构图”之下也就是摄影可以统一于绘画。这个当年不得志得画家们对于摄影的复仇陷阱,就这样轻而易举的挖好了。至今,把摄影=照片,照片=绘画的这种常识”可见于所有摄影理论及方法论的著述、口述中。我们自己尚在此陷阱中,如何苛责教育部的官员们?

 

三、简单而清晰的结论 

1、摄影与美术(绘画)之间没有任何共同之处。完全是两种不同种类的艺术门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

2、画面就是画面,是绘画之面。像面就是像面,是照相所得照片之面。照片就是照片不是摄影。摄影就是摄影是用相机拍摄。彼此之间身份明确无误,说理才会不乱,认识才能清晰。摄影专业的测评,应该用摄影的办法来解决,不能用画画来搪塞。正是我们自己耽误了莘莘学子,误了我们的孩子!因为,让有志于摄影专业的考生,去准备几年画画并测评于画画,如同让高尔夫手去练投篮,看起来都是围绕“进洞”的精准度,实则缘木求鱼,差之千里。

3、摄影术的原型早于绘画亿万年以上,照片的出现晚于绘画数千年,等而同之或从而属之同样荒谬。

4、摄影直接来自于自然与社会本身,绘画来自于“架上”。

 

四、摄影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看看这场并不复杂而绝非简单的混乱,就知道摄影基础理论的状况多么稀松、薄弱。碰上事了、觉到痛了,老师应出来说句良心话。

这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针对教育界、文艺理论界、摄影理论界的学理探讨可以假以时日,但针对已经部分进行和正要全面进行的行政作为,涉及到成千上万学生的受教育并且是受正确教育的权利,理应慎之又慎。否则,遗笑后世事小,几同罪过事大。

 

五、摄影与美术(绘画)应予同等并置地位 

我在山东一所艺术高校任兼职摄影教师多年,对于摄影的考生学画深不以为然,更对有的高校摄影专业本科四年,学生竟然在第一学年全部用来画画深恶痛绝,百思不得其解。曾对山东师范大学摄影专业招生考试测评完全用摄影有关的考题并成功施行而欢欣鼓舞,以为中国摄影教育能这么快速地进入国际潮流,至少进入了专业潮流而欣慰;更对眼前出现的退步之象感到惶恐与寒心。

林路先生在文章中流露出来的忧思,余感同身受。积多年摄影实践经历和摄影理论探索心得,想来在这个讨论中应当能寻得一个机会,为摄影并肩于美术之畔从而独立于艺术之林尽一份微力。

祖国文化的复兴,本应时不我待。我们应当在前进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而不是在后退的躲避中回避问题,这个弯路一走,恐怕一时半时回不到正路上来了。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警觉。

分享这篇文章:

本文由  眼界  发布。

敬告:部分网络作品查找作者困难,如有侵权行为,请与本站联系。

评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