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守正创新,以影像彰显时代特色——江门市第35届摄影作品展观后感
黎永红: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第四届理论委员会委员、江门市摄影家协会理事。
由江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江门市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的《江门市第35届摄影作品展》,继在东湖白沙艺苑开幕展出后,春节期间又在江门市文化馆举办“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送幸福大片摄影公益系列活动。本次展览展出纪实类作品65幅 (组) 、艺术类作品65幅 (组)。这些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立意新颖,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城乡建设新风貌、人民群众昂扬向上新状态。
江门市每年一次的“届别赛”从1984年至今已成功举办35届,这是我市摄影人的一次创作成果展示和摄影实践检验。综观今年整个展览,大部分展出作品从前期作品的选题、立意,到中期拍摄手法、视觉呈现,以及后期编辑、展板制作等都有较好的效果,反映了我市摄影人及其作品的整体水平。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有需要从如下三方面进一步强调:
一、突出摄影主题的深度
如何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风貌,选择和提炼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的主题,准确反映作者要表达的观点,用镜头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侨乡故事,是我们摄影实践中首先考虑的关键问题。
记得一本影像杂志的办刊宗旨是“关注不断变化的现实和永恒不变的人性”,可作为我们选题时把握的方向。选题策划,要从大处着眼,选题切入,则须在小处入手,选材要选普遍意义的主题;可采取差异化思维选题,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从差异中突围而出;创作中注入情感打动人,将表达和情感融为一体,通过情感共鸣来表达观点,体现摄影作品的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和学术价值。这些都是主题选择要关注的重点。
这次展出的摄影作品,在突出摄影主题,提炼主观表达的深度方面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题材丰富,内容涉及面广。作品包括了抗击疫情、乡村振兴、工业振兴、城市建设、自然风光、市民生活等方面;有从医护人员工作生活一个侧面表现抗击疫情,如黄远翘的《封控中的一天》(组照),还有以新旧对比反映本地城市发展变迁,如邱月琼的《变迁—文昌沙公园》(组照),林国强的《发电厂成长记》(组照)。
▲邱月琼《变迁—文昌沙公园》(组照)
▲黄远翘《封控中的一天》(组照)
二是关注社会热点,体现时代特色。既有反映当下社会热点、市民日常生活新趋向的作品,如李欣的《现代露营生活》(组照),体现当下科技强国、工业振兴热点的作品,如关君玲的《国之重器》(江门中微子实验室)(组照),也有描述市民日常扫码、直播,以小见大折射时代特色的作品,如郑文伟的《搏弈战线,赋能前行》(组照)。
▲李欣 《现代露营生活》(组照)
▲郑文伟 《搏弈战线,赋能前行》(组照)
三是聚焦侨乡文化,传统与创新并行。江门是一座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城市,素有“中国侨都”美誉,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独特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成为江门市宝贵的摄影资源。展览作品中,宋晓燕的《腐竹飘香》、《粤剧下乡 惠民演出》(组照),李向前的《咏春拳传人---古兆奴》(组照),梁国稳的《传承》(组照)都真实记录了侨乡的传统文化艺术。
▲宋晓燕 《粤剧下乡 惠民演出》(组照)
▲李向前《咏春拳传人---古兆奴》(组照)
此外,黎永红的《飞越时空》(组照),陈立文的《雄狮少年》(组照),罗志群的《制香工》(组照),则以本地独特的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展示了传统文化背景下影像的创新表现形式。
▲黎永红 《飞越时空》(组照)
▲陈立文 《雄狮少年》(组照)
同时,我们也在展览中看到,个别摄影作品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主题深度不够突出,内容与题目关联度不大,主观情感表达不够等情况。
二、提高视觉呈现的亮度
好的照片往往让观者第一眼看到它时就会产生视觉冲击力,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它可以是充满故事感、深刻的思想内涵引起人们深度的思考,或是拥有极致的色彩、构图、光线等牢牢吸引住观者的眼球。
如何提高视觉呈现效果?每个人的经历、文化背景、思维方式、驾驭图像的能力等都存在着差异,个性化表达的标志是与众不同,路径则在于创新,包括题材创新、立意创新、呈现形式与表达手法创新等等。
何为“新”?正如南方周末图片总监、评论家李楠女士在她的新书《从“观看”到“观念”:摄影最终是解决自己的问题》中提到:“当代艺术语境之下,摄影之新,不在内容,不在形式,而在于观念。”“时至今日,摄影已很难以技术壁垒来确立地位了,摄影的独立,在于以独特的观看提供独到的观念。”
创新,也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拚弃陈旧,在题材选择上规避相近题材扎堆雷同;在表现形式上克服程式老套与相互模仿;在内涵思考上挖掘出新的作品立意与思想深度;在主题表达上实现作品价值的共鸣共振与有效传播。
这次展出的摄影作品,在视觉呈现方面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摄影手法多样,呈现方式多变。如利用镜像反映多面人生的肖淑妍的《来•往》(组照),梁明的《镜像生活》,还有运用杜塞尔多夫学派“类型学”方法拍摄的作品,如罗志群的《乡村画卷》(组照)和黎永红的《女理发师》(组照)。
▲肖淑妍 《来•往》(组照)
▲罗志群 《乡村画卷》(组照)
二是讲究光影构图,综合视觉效果明显。如陈立文的街拍作品《光影城市》,朱耀辉将形式与内涵充分结合拍摄的《影调人生》(组照),谭远怀的反映舞台艺术风采《舞者的情绪》,赵淑英的《校园光影》,邝永富的《涛声依旧》,梁永祥的《抽象與具象》(组照),陈欣洪的《水墨黄山》(组照)等。
▲朱耀辉 《影调人生》(组照)
▲谭远怀 《舞者的情绪》
三是突出创意观念,表现形式新颖独特。如谭健红将虚拟场景与现实画面巧妙关联组合,通过后期制作反映疫情题材的创意作品《“罩”住平安》(组照),罗志群的游园春梦(组照),胡思红的《趁墟》等,都反映出作者深入思考,大胆运用当下新的摄影美学观念主观创作表达。
▲谭健红 《“罩”住平安》(组照)
▲胡思红 《趁墟》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个别摄影作品完成度不够,重形式轻观点表达,色彩调整过度,内容、形式上创新不够也值得留意。
三、 加大图片编辑的力度
专题(组照)是当今热门的摄影构成方式,但并不是由多张照片简单堆砌而成的作品集,缺乏时间维度积累的作品难以成为一组成熟的作品,图片编辑对于作品主题提炼、视觉呈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如何充分发挥图片编辑的作用?在编辑实践中,专题(组照)应由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图片组成,包括情节逻辑、视觉逻辑、情感逻辑和意趣逻辑等,所有选择的照片最终都须指向一个主题,充分表达作者的观点。
在编辑方法上,我们不一定都选择最好的相片,应该选择“对”的相片,先做减法,再做加法、乘法、除法。逻辑关系线索可以采用单线或复线,也可递进或并列,也可几种形式穿插。但无论如何,需要注意的是专题(组照)要把握整体的节奏感和协调性,相片影像语言及视觉风格的统一。
虽然本届征稿规定组照数量要求不多,但如何选片送稿也会看出作者编辑的综合水平。这次展出的摄影作品,在图片编辑方面有如下特点:
一是组照入选比例高。纪实类作品 65幅,优秀43幅,占比66%;获三等奖以上作品12幅,其中组照10幅,占比83%;艺术类作品65幅,优秀32幅,占比49%;获三等奖以上作品12幅,其中组照11幅,占比92%,以上数据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组照类相片对主题表达和视觉呈现的重要性,也反映了摄影人的喜好和评委的取向。
二是编辑呈现形式多样。如陈荣健在充分拍摄个人肖像的基础上制作的“光荣在党50年”人物组合《光荣领章》,李欣的《极地精灵》(组照),胡思红的《枯荷》(组照)等,体现了图片编辑形式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陈荣健 《光荣领章》
▲李欣《极地精灵》(组照)
这次展出作品,在编辑方面需要注意的是,个别组照超过规定数量,相片构成或内容重复,整体风格不够统一,投稿类别不清晰等。
每年一次的“届别赛”为广大摄影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摄影技艺的平台,也培育了一大批优秀摄影师,源源不断地涌现了不少优秀作品。在新时代征途中,广大摄影人正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摄影实践,继续用影像记录侨乡变革,反映人民心声,弘扬时代精神文化。
编 辑:陈敏仪
审 核:廖智辉
来 源:江门市摄影家协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