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影像创造性转化
作者简介:
黎 永 红,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江门市摄影家协会理事。
2022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在传统文化影像创作中,如何提炼和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充分运用当代摄影的创作理念,以丰富多彩的创作手法、艺术形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实现本土题材创造性的影像转化,充分展现优秀传统文化之美,这是传统文化影像创造性转化的理念与路径,也是摄影人不断努力探索实践的方向。
本文拟就学习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入思考,结合个人摄影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有关创造性转化的粗浅认识:
一、影像创造性转化宜立足本土
“拍身边人和身边事”,是很多坚守本土题材摄影人的准则。相对于“外来户”,本地有丰富的传统文化题材可去挖掘,当地摄影人熟悉周围环境,有语言沟通人脉优势,了解当地民风习俗,可谓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影像创造性转化立足本土,意味着在利用影像进行文化表达和传承时,应充分挖掘本地的文化资源,使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地方特点。这不仅有助于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
作品《疫后“狂飙”》(组照)就是关注社会热点,立足本地,试图以微观小切点反映宏观社会现象的例子。去年年初,随着《狂飙》电视剧热播,剧中主要取景地——广东江门在全网引起了话题热议,其中西合璧的侨乡骑楼建筑群、古朴生动的市井生活和独特的华侨文化吸引了众多网友关注。传统和现代元素有机融合的“天然影棚”,使江门成为疫后众多游客的“狂飙”网红打卡圣地。
《狂飙》取景地效应爆发时,凭借当地居住的便利,去年2月初开始便多次前往江门33墟街附近拍摄。为准确把握拍摄尺度,专门集中3天时间一口气看完了全套电视剧39集。拍摄中不断调整拍摄方案,逐步明确了以反映疫后市民“狂飙”新生活方式为主的拍摄思路,后期编辑也从表达主题、呈现方式和作品风格方面进行了综合考虑。
摄影展览中设立记录类“长期关注单元”,为众多长期关注专题拍摄的摄影人提供了展示平台。从2007年开始学习摄影起,本人就一直关注年轻人生活方式的变化,专注社会热点、时尚题材拍摄(如动漫、街舞、滑板、跑酷等专题),深入探索专题(组照)编辑思路方法。持续拍摄10多年的作品《活力街舞》(长期关注单元)反映了时下年轻人的新生活方式,也见证了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兴起和社会各界的重视,街舞从“舶来艺术”逐步变成流行的体育文化活动,已从“街头表演”逐步登上“大雅之堂”。2024年街舞正式成为巴黎奥运会比赛项目后,必将为街舞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二、影像创造性转化须创新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创新思维是实现创造性转化的关键。只有不断开拓创新,探索新的表达方式,才能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强,富有感染力的影像作品。
一是要创新摄影理念。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探索地域文化与时代的交融点,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找到具有创新性的题材、摄影语言和主题。二是创新技术和手法。不断拓宽视野,创新思维方式,勇于尝试创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突出差异化摄影思维,展现不一样的艺术形象。三是创新表达方式。以本地独特的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为载体,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新诠释、新解读、新创造,展示传统文化背景下影像的时代创新表现形式。
差异化思维摄影方式是我一直探索的摄影创作路径。摄影思维的差异化就是不断寻找新颖的艺术表达方式,充分展现传统与时尚结合之韵味,既能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又要把别人司空见惯的题材拍摄呈现得与众不同。
近几年兴起的乡村墙画是比较热门的拍摄题材,一些重大比赛也屡见获奖作品。自2018年上半年起,我便较早关注并拍摄当地乡村墙画,作品先后已获得省届别赛、深圳国际赛和多个全国性比赛奖项,拍摄手法也从开始的旅游打卡记录,到游客与墙画互动,虚拟与现实并存的方式拍摄,人物载体也从一般游客向瑜伽、跑酷及动漫爱好者转换。作品《当跑酷遇上墙画》(组照)以多维度的差异化呈现方式,展现出传统文化与时尚潮流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农村脱贫攻坚的成果、乡村振兴的新面貌。
三、影像创造性转化要受众导向
每一代人、每一时期都有不同的审美喜好和价值倾向。在影像创作中,不仅要考虑创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还要考虑受众的需求和接受程度。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影像的有效传播和广泛接受。
一是了解受众需求。选择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和关注的题材,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相协调、相融通,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的摄影作品。二是注重观众体验。关注市场动态和流行趋势,提炼摄影创作中最生动、最适合进行转换、最易于被观众接受的部分,使作品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时代潮流,符合当前社会的审美和价值观。三是融入情感生活。让传统文化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方式中,传统文化才能与我们的生活不期而遇,润物无声、悄然入心。
疫情三年令人难以忘怀,《就地过年,同样团圆》(组照)拍摄过程同样印象深刻。2021年春节,当政府发出就地过年号召时我就预感到,这是一个与广大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重大题材。如何以创新的表达方式,充分反映特定时期下现代社会生活特征与春节传统文化习俗的有机结合?表达主题、呈现方式构思好后,那年春节基本上就是深入基层厂企、市民日常生活场所中拍摄,最后用并置方式呈现了这个专题。
要想作品感动人,作品首先要感动自己。广大市民响应政府号召纷纷就地过年,包饺子、“云举杯”,线上连线与家人拜年,线下读书娱乐游玩,整个春节处处洋溢着温情,充满着快乐。就地过年,同样精彩,同样团圆。政策的顺利实施,有赖全社会上下的共同努力,广大市民大局为重,深深地感动了我,也激励了我不断用镜头聚焦人民群众生活。
四、影像创造性转化需理论指导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方法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需要从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找方向、找思路、找答案,切实增强文化自信,不断提高守正创新的“看家本领”。
影像创造性转化要从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出发,为影像创作提供有力的指导与帮助,掌握影像传播的规律和技巧,不断完善和改进影像创作的方式方法,从而更好地实现创造性转化。
摄影实践让我感知世界,理论探讨令人思想升华。2022年底成为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第四届理论委员会委员后,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理清思路,加强理论学习以反哺摄影实践。
作品《穿越时空》(组照)源于2021年“世界的开平”第三届沙飞摄影周期间,由评论家、资深图片编辑李楠,民族画报社原编委、摄影家袁东平,摄影家宁舟浩担任导师的开平“深度+”摄影专业工作坊,开展的专题创作。摄影工作坊一对一的教学方式,言传身教的摄影指导,深度的理论阐释和专业技能传授,让我受益匪浅。
工作坊结束后又几次赴开平拍摄,最终作品呈现方式上,将代表时尚文化的街舞、跑酷、单车和瑜伽等运动,置于享有世界文化遗产盛誉的开平碉楼与村落中,置于中西风格合璧的华侨建筑前,反映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时尚文化,正穿越时空,展开古老与现代交融背景下开放、包容、创新的对话,谱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乐章。
摄影作品如何立足本土创新求变,传统文化影像如何创造性转化,是我近年来一直关注、努力探索的拍摄思路与方向,摄影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上述作品参加广东省第29届摄影展览,本人获得1铜4入选成绩,其中包括纪录类2张,纪录类(长期关注单元)1张,艺术类2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新征途上,要以饱满的热情与干劲,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研讨,积极投身摄影实践,进一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弘扬时代文化精神,用情用力讲好侨乡故事,讲好大湾区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本期编辑:陈 星
责任编辑:成 功
审 核:李 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