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拍客文化的特征与思考
例如,2013年4月20日八点零二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地震,当时网络上有许多转发量极高的图片与视频,这些照片视频便都是由拍客通过拍摄,再上传到网络平台上与大众们共享。那些在雅安地震中默默无闻的拍客们,他们拍摄的有关地震的图片资料不仅对第一时间的报道有了帮助,对于灾后重建等工作也有着巨大的贡献。拍客第一时间在救灾现场记录了亲人之间生离死别、武警官兵和医护人员以及志愿者们现场救人的感人场景,这些都是珍贵的“史料”.
在突发情况发生时,尤其是不可避免的重大灾难发生时,拍客便充当了很好的临时新闻记者的身份,他们虽然不具备专业记者专业化、设备精良等方面的优势,但是他们具有在现场的优势,能第一时间在新闻事件现场抓拍最前线的图片资料,充分显示了拍客文化的时效性特征。
(三)大众化
传统媒体时代,媒体给拍客提供的展示空间非常有限,拍客的作品更多地局限于家庭和朋友圈中。随着网络媒体的普及,人们有了数码影像技术上的支持,拍客的作品更轻易地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展示,从而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传播领域,涌现出了大量的拍客作品,人人都有成为拍客的潜力与可能。《南方都市报》的编辑最早提出:“三人行,必有拍客。”拍客群体的壮大,是必然的。人们纷纷从“看客”的身份,摇身一变变成拍摄者、传播者的身份,把传统模式中的“我看你拍”变为拍客时代的“你看我拍”的模式。
不容置疑的是,拍客的大众化给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反响,拍客现象的普及更是改变了我们传统时代传播信息的方式。
分享这篇文章:
评论